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初步开发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提高医院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本课题尝试开发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及时、全面地了解到住院病人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于这种 ADR自动监测技术在我国鲜有报道,所以本研究根据我国现有基础条件,重点探索该系统研发路线、工作开展模式以及将来应用前景,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品不良反应自动化监测发展道路。  方法:  1.首先检索国外关于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监测模式的科技文献,汇总分析。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发生率等,选取数个有代表意义的药品不良反应设计监测方案,摸索设计思路。  2.采用“触发器型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以“药物热”不良反应作为试验对象,根据触发器技术原理设计了可自动监测住院患者药物热的计算机软件系统,3.利用软件采集各种数据。以人工监测结果为对照,评价预警系统监测能力,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软件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能自动监测患者体温并对导致体温增高的因素进行分析,暴露出可能的药物热不良反应。通过对1000例病历的监测,与人工监测结果相比,软件监测方法的敏感度66.7%、特异度94.6%、一致率94.2%、正确指数0.61。  2.通过软件进行ADR回顾性研究,监测72398份临床病历仅耗时7.5小时,预警信号率为6.24%,与文献报道的药物热发生率接近。使用该软件可用于ADR发生规律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科室、民族等因素构成。  3.通过软件进行前瞻性研究,对住院患者药物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实时同步监测。为期3周的试验最终发现33例药物热,而同期自发呈报仅上报2例药物热。4.将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与自发呈报系统进行对比,31%的自发呈报信号能够被预警系统同时监测到。  结论:  1.ADR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用于住院患者ADR的监测切实可行,改变了以往仅能依靠人工监测ADR信号的局面,有助于提高不良反应上报率。  2.ADR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有助于ADR发生规律的研究。  3.ADR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的安全与自然保护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多种先进手段和技术条件被广泛的运用到
1966年,杂志园地中的一颗小苗——《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破土而出了。虽然几经波折,但她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园丁们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经过30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长为一棵根深
该首次表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能够抑制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形成和NA诱导的培养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理不仅与甲羟戊酸代谢通路有关,也与ACE活性的抑
该文主要探讨了抗肿瘤抗生素C1027分子与人工合成含RGD九肽(CDCRGDCFC,简称RGD4C)的偶联方法,制成高效抗粘附肽偶联物;研究偶联物的体外抗粘附及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观察
利用近50株微生物培养体系,建立了生物转化的试验方法,对12种常见天然产物进行了微生物转化试验,这些天然产物包括:甜菊糖,鬼臼毒素,足叶草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槲皮素,
新闻是一座靠山。新闻传播者,是新闻这个巨大躯体上的寄生者,或者说新闻使他们可以更体面更有意义地生存。新闻,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无论是喜讯还是噩耗,对于仅仅巴望干活的
该课题目的为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acrAB基因和mar操纵子的分布、表达以及临床分离对环丙沙星的主动外排功能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阐明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机制.结论:1.主动
期刊
该文采用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了维甲酸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通过析因设计试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微球制备及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内相聚合物浓度及乳化剂浓度等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可造成视网膜牵拉性脱落,严重的可致失明.临床手术治疗复位后约有30%的患者复发,PVR的发生主要由炎症和细胞增生两个先后过程组成 .实验证明将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