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对两侧不同光环境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e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套作中,作物复合群体可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及养分等资源,挖掘耕地高产潜力,而作物的生长环境与单作种植有较大差异。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大豆植株两侧处于不同光环境中,为了解和探索套作大豆植株生长及叶片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对套作中两侧不同光环境的响应机制,用遮阳网对南豆12单侧叶片进行遮荫,研究了单侧遮荫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叶片形态、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i)与正常光照处理(NL,对照)相比,单侧遮荫处理(US)下大豆生长表现出明显的荫蔽胁迫反应,主茎伸长、茎粗减小,生物量降低,叶面积、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增加,但荫蔽胁迫反应的程度均小于全株遮荫植株(BS)。单侧遮荫后20 d后中,植株对遮荫胁迫响应程度减弱,主茎长与叶面积生长速率与NL无明显差异,但植株生物量积累速率显著更低。遮荫后30 d时,US与BS的主茎长、叶面积、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较NL高出34.5%与61.8%、9.63%与21.59%、6.8%与8.7%,而茎粗、生物量分别减小15.0%与27.1%、18.4%与36.2%。(ii)单侧遮荫下,大豆植株两侧的叶片生长及生理活动差异较大。植株遮荫侧叶片净光合速率较NL下降45.9%,且低于BS两侧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而光照侧叶片光合速率较NL增加16.5%,表现出补偿效应。单侧遮荫下,大豆光照侧生物量积累较NL两侧减少,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增大,表现为对遮荫环境的响应,而遮荫侧叶片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Chl)含量增加幅度小于全株遮荫叶片,生物量积累、Chl a/b值较BS两侧显著更高,表现为遮荫胁迫程度得到减弱。(iii)叶片生理代谢活动对大豆适应两侧不同光环境有重要作用。单侧遮荫后20-30 d中,大豆遮荫侧与光照侧叶片SOD、POD及CAT活性显著升高,植株两侧均表现出对遮荫胁迫的响应;两侧叶片中SOD、CAT及APX活性均高于BS,而MDA含量显著更低,有利于清除活性氧与维持叶片细胞正常功能。单侧遮荫后,大豆光照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与NL无明显差异;遮荫侧叶片可溶性糖较NL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遮荫后20-30 d中与NL差异不明显,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BS显著更高,两侧叶片中较高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单侧遮荫环境下植株生长及叶片耐荫能力极为关键。此外,单侧遮荫下大豆两侧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遮荫侧叶片脯氨酸含量高于光照侧,但两侧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均较全株遮荫叶片更低。大豆两侧叶片间通过光合产物的转运及光环境信号的交流,对两侧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光合特性造成等造成影响,最终维持叶片正常功能以及植株较高的生物量积累速率,提高了植株对两侧不同光环境的整体适应性。
其他文献
该研究认为,①可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模糊概率值法来对杂交亲本进行综合评判,结合系统聚结果,选择综合评判值大、且各具特色的高产材料进行杂交,有望获强优势组合.在川西以
该文应用肖晗等建立的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成功地将Bar基因、Xa21基因分别单独和同时导入籼稻常规品种或优良恢复系中,共获得8个基因型的115个转基因株系,其中6个基因型的72
We propose a form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multip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multi-UAV) based on second-order consensus, by introducing position and velocity
应用型本科的“财政与税收”课程教学与高职高专的有很大区别,故在“专升本”背景下需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加强理论教学深度、广度的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具体而言
Long propagation delay, limited bandwidth, and high bit error rate pose great challenges in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design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n
该研究在对乳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目前推广的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共61个品种的干种子清蛋白(Albumins)电泳谱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子
Model classific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management and reuse of 3D CAD models.Manual model classification is laborious and error prone.At the same time,the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re scarce
学位
该试验选用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粳稻品种和新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30个,于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站在4种栽培条件下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采用了裂区设计.比较了供试品种在
试验以本实验室创制的三元杂种(MTF-1)的天然后代MTP-58为材料,对其繁殖特性、生长动态、营养品质及密度效应等进行应用方面的初步探讨。所取得的试验结果如下:1.对玉淇淋58的繁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它具有无性繁殖特性,能够以营养体繁殖成活。研究不同节位对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发现,不同节位间扦插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茎秆下部插穗的存活率最高为51.69%,且下部插穗平放的成活率比直放的成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