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电磁对接系统设计及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对接技术是在轨服务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日益复杂的在轨维护与构建等任务对于在轨对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基于推力器作用的航天器对接技术依赖于工质消耗和喷气推进。因此,推力器喷射出的工质会造成羽流污染,影响航天器上精密仪器和敏感器件。此外,航天器所能携带工质有限,限制了航天器任务范围与服役寿命。更重要的是,在对接最后阶段主要借助惯性,较大冲击力可能导致许多潜在危险。近年来,基于电磁力/力矩控制的电磁对接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电磁对接技术不仅可以避免传统对接技术的缺点,而且电磁力具有非接触力的特点,还能够进行连续、同步和可逆控制。因此,电磁对接技术能够实现航天器的柔性对接与安全分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展电磁对接技术研究,为我国航天设备在轨对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对电磁对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分析表明电磁对接技术相关研究多从系统以及控制层面出发,缺少对电磁对接装置核心元件电磁对接线圈设计的研究分析。同时,现有电磁力模型存在缺乏普适性的问题,且两个电磁对接线圈的耦合特性没有被深入地研究。因此,本文针对电磁对接线圈构型、设计、电磁对接系统建模分析以及一维电磁对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本文以提升电磁对接线圈电磁力密度为切入点,分析了传统电磁对接线圈构型,指出了其电磁力密度较低的理论原因。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高电磁力密度的新型有铁芯电磁对接线圈构型,并对几种不同构型电磁对接线圈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传统电磁力模型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在对所设计电磁对接线圈进行实验验证后,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作为电磁力模型,提高了电磁力模型的普适性和准确性。因为两个电磁对接线圈之间的耦合特性,其电感与两个电磁对接线圈相对距离相关。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电感估计算法,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位置观测器。最后,设计了电磁对接一维系统的实验平台和控制系统,对本文所述新型电磁对接线圈与控制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其他文献
在现代工业过程中,为了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效益等,需要对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变量进行及时检测。然而,由于测量环境恶劣、测量延迟大、仪器成本高昂等原因,传统的硬件检测装置难以对一些关键质量变量及时在线测量。以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的火电厂脱硝系统为例,目前广泛使用烟气在线测量装置来检测SCR入口NOx浓度,其工作时存在延迟,并且需要定期校正维护,会使测量值失去连续性,影响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
学位
基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的无线充电技术是革命性的自动化充电技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可与自动驾驶技术完美结合,是促进电动汽车普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技术。本文围绕可重构谐振腔的宽耦合范围定频无线充电系统,开展了以下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裂线圈结构的可重构谐振腔概念,并介绍了其基本的工作模式。所提的可重构谐振腔可将双线圈、三线圈
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和国民对能源的需求量日渐增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也注意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新能源占比率的不断上升,传统的微能源网孤立运行逐渐难以满足民众需求,考虑多种新能源不确定性的微能源网应运而生。国家电网提出要清洁能源,节约成本,开发新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该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多微能源网系统能够提高新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有效协调多微能源网与主网之间的能源共享与交易
电动静液作动器因其功重比大、集成度高、安装维护性好等优点,可取代传统的液压控制系统,成为未来航空的主要机载作动系统,故对其的设计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效能量转化电静液驱动执行器构型原理”(项目编号:51890880)需求,开展了针对航空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加载测试与构型优化研究。首先,分析了航空电动静液作动器的结构组成与工作方式,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模块以及泵控非对
微网是一种综合了电力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靠近用户侧的小型电力系统。微网通常包含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和负荷等部分,由于其能够对内部各组件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度,且能自主切换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模式,因此有利于实现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多能互补。园区微网作为上述技术的重要实践,可利用能量管理技术对电源、负荷和电网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对各个发电单元的自由投切,在电源、储能系统和负荷之间实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城乡居民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物质生活。在安置房项目中也随着出现了符合市场要求且更加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安置房项目作为保障性住房中的一类,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还关系到当地的民生问题。目前,安置房项目正在广泛推广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过程代建开发的模式。但该模式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总结,以及代建模式的市场机制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安置房项目中如何提高代建单位
学位
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之相伴的却是质量事故频发,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独特功能、造型、材料的建筑越来越多,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探索BIM技术在数据中心项目施工阶段中质量管理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访谈法确定了影响数据中心项目质量的17个因素,然后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和演化为5个主要影响因素——人员与组织因素,建筑模型质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通信系统需要不断提高其传输速率。然而,由于高速和高频带宽的需要,高速组件之间很容易发生电磁干扰,导致严重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为确保车载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应对高速组件的电磁敏感性进行重点研究,减少其内部或外部干扰。通信系统中的高速组件由高速连接器和高速线缆组成。高速连接器通常由覆盖有金属外壳的内置印刷电路板(PCB)制成,而高速线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