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弟底层文化再生产及其教育破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阶层再生产问题分析,一种经典观点依据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建立一个由收入、财产、职业声望、权力、教育所构成的“垂直式阶层”,来研究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对阶层再生产的意义,又以布劳的地位模型研究为代表。但这种分析主要是一种验证性的结果解释,无法揭示阶层再生产具体过程。后来布迪厄、威利斯、吉鲁等人,逐渐将研究视角投向学校,视阶层为具有共同文化习性的集合体,而学校作为文化再生产与生产主要场所,成为阶层习性形成的关键场域。由此,奠定了阶层再生产问题研究的文化转向,延续至今。本文基于文化再生产基本视角,深入到乡村学校,采用实地研究、个案研究与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农家子弟生产何种底层文化、文化再生产的机制以及如何实现教育破解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教育作为一种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和人际关系两个基本方面,由此形成底层农家子弟的三种基本文化样态:“混日子”就学文化、“亲恩型”师生情感文化与“情义”同辈群体文化,下面的二至五章主要论述这些内容。第二章,通过对乡校农家子弟就学经验的微观调查,发现存在着以课堂学习的“应付之混”、课外活动的“娱乐之混”和作业中的“漫不经心”为主要表现样态的“混日子”文化。并指出农家子弟“混日子”文化的几个判别特征:(1)学业成绩失败是“混日子”文化形成重要诱因;(2)非学校化兴趣爱好形成使得“混日子”文化得到意义确证;(3)师生、生生之间的妥协,同谋了“混日子”文化的情境定义;(4)时间无意义,导致“混日子”文化指示物无聊感体验产生;(5)目标、信心的缺失,“混日子”学生“想象的未来”现实化。由此,对“混日子”文化本质进行剖析,指出“混日子”文化是老百姓“过日子”文化的变体,“混日子”是农家子弟“过日子”原生文化在乡校场域的意义延续。第三章,借助“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简写为CEPS)大型项目数据,以无聊感作为“混日子”文化指示测量标准,建构农家子弟无聊感体验的结构方程模型,使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底层农家子弟和中上阶层学生的无聊感体验进行了量化分析,证实了为什么“混日子”文化会在底层农家子弟身上形成而没有在中上阶层学生身上出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混日子”文化底层性的理解。第四章,通过实地参与式调查访谈发现,乡校农家子弟身上存在着一种亲人情,报恩感的“亲恩型”师生情感文化。这种文化与中上阶层学生和教师形成的“学品型”情感文化不同,是由农家子弟阶层位置决定。亲恩型情感文化为农家子弟克服不利底层处境,奋发向上提供了先赋性的精神动力,促进学业成功。高学业成绩是亲恩型情感文化产生与维持的重要条件,这种“单向度”的成绩定向导致农家子弟情感上的患得患失。乡校老师对学生特别是那些展露学业禀赋的学生抱有很高的期待,也可能造成学生高负担,学习转化成了一种道德事务,道德愧疚感伴随着学业成绩的波动时隐时现。对那些没能建立亲恩型情感的农家子弟而言,加剧与老师的疏离感,最终自我排斥,边缘化自己,成为班级中的“沉默无声者”。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进程的平顺发展。为此,老师在与农家子弟互动中应主动把握这种情感文化的赋义过程,创造其他情感文化样态,扩大情感选择域,丰富农家子弟的情感的类型,引导农家子弟实现情感文化的自我转化,突破单一文化样态造成的局限。第五章,布迪厄指出“同侪团体社会化”有利于“结构”在学生身上的“开展”。通过对底层农家子弟同辈群体静力学与动力学的深描,发现乡校中存在着“情义”的同辈群体文化。正是村落学校中无处不在的各样式同辈群体构成了底层农家子弟实际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他们通过群体的加入、参与、驱除与复归,规则的遵守与破坏,彰显着自我存在。借助同辈群体中的地位、身份、角色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调整自我行动,在同侪群体的复杂网络中周旋,以争取利益,不断塑造着同辈群体的人际生态,最终促使“情义”群体底层文化的习得。“情义”的同辈群体文化是乡土文化在乡村学校中的再脉络化,具有“人情”、“义气”和“等级化”三个特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具有的培养公共理性精神文化目的的实现。借鉴杜威的共同体思想,通过在学校中建立“学习共同体”可以增加文化样态选择,提升农家子弟文化的适应能力。第六章,上述几章主要论证乡校场域中农家子弟生产哪些底层文化样态。从主体性上讲,文化是一种个体意义创造的过程,并以一种性情倾向的方式存在主体的深层心智结构中,正是这种心智结构的生成,反过来造成再生产。阶层再生产即阶层习性的再生产,也就是阶层文化心智性情倾向的再生产。因此,本章从关注底层的文化样态转到文化的心智机制分析。首先,指出“混日子”文化、“亲恩型”文化与“情义”同辈群体文化所负载在行动者深层的心智性情倾向为“习得性选择无力”。其次,通过个案分析法,复现“习得性选择无力”转义形成的过程。该心智结构一旦形成将限制主体在面对机会时的选择力,这时即使给予机会,主体也会无力选择,退回原生文化样态中,造成了再生产。第七章,本章首先论述了一种错误的突破底层文化再生产的观念,之后提出通过“文化自知”创造“新质文化”作为破解底层文化再生产途径的观点。“文化自知”即充分认知原生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各类文化进行解码,进而自主选择文化样态,或着创造出不同于原生文化与他者文化的新质文化实践过程。文化解码就是要破译“习得性选择无力”心智性情倾向对主体文化选择的限制,这种限制表现为主体以一种看似自主选择方式,不自觉地状态下退回了原生文化中,完成文化再生产。因此,恢复底层有意识选择能力,须从改变主体的心智结构开始,心智结构的主要部分是思维结构,思维结构的变革则在教育。教育可能很难改变主体原生经验文化的差异,但是教育可以为主体提供社会存在经验文化与选择机会,可以对文化转义成个体性情倾向的过程——也就是“习得性选择无力”的形成过程——进行控制和干预。倾向是逻辑类型的一个因素,逻辑是思维的主体,思维变革就是培养杜威所说的“反省”思维,就是主体对自身思维的认知,即“思维自知”。个体思维的平等性与自主可控性为思维可教和思维的民主性提供前提,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思维可以实现主体自我解放和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关系,进而化解阶层再制,建构一个更加公正社会。
其他文献
<正>布鲁纳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结构化思维是在探寻知识之间的联系中得出一般性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结构化教学的理念,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整体构思教学内容,巧妙地把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或同一领域不同层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从整体入手,系统建构,积极实施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结构化。
期刊
目的 评价指尖血、血清、血浆3种不同类型基质维生素K1、MK4、MK7检测结果的差异,为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维生素K1、MK4和MK7时选择样本基质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 分别采集30名健康志愿者指尖血和静脉血,静脉血分别制作成血清、血浆,用本实验室自建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指尖血、血清、血浆3种不同基质中的维生素K1、MK4和MK7,并统计分析。结果 指尖血、血清、血浆3种不同类型基质中
技术创新审计既是管理技术创新的有力工具,也为形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审计体系提供指导思路。当前我国对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主要关注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并没有结合技术创新的最新发展趋势,即可持续性的创新。可持续性的创新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重底线理论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供了技术创新审计框架基础,因此构建基于三重底线理论的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分别阐述创新战略审计、创新过程审计和创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因为数学问题通常较为抽象,这就使学生的课堂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而新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的转化数学抽象概念,演示数学推导与发展的过程,将数学规律外显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本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发酵饲料、抗菌肽、酸化剂等替抗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蛋鸭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替抗饲料添加剂在蛋鸭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正>问思辨教学法,源于《中庸》,基于西方哲学认知论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出问思辨教学三阶,建立“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路径,通过思维九法使学生的思维经历运用信息、进行推断、形成观点,达到螺旋上升成思维建模,实现学习迁移。其背后强大而稳固的思维逻辑链不仅与现代认知论思想高度契合,也符合2022年版课标教学理念。将单元内课文内容结构化,变“一篇”为“一组”,整体推进,整合目标;
期刊
历史自信这一重大论断既是政治话语,又是价值观念,也是思想总结,它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只有以大历史观系统深入考察历史自信的生成理路、价值意蕴和实践方略,才能完整呈现其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是历史自信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自信的思想根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历史自信的实践场域,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历史自信的力量源泉。历史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
<正>一、引言2020年中国全面脱贫取得完全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返贫现象,影响乡村振兴进程。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同时,国家成立乡村振兴局,对中国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和正确把握。由此可见,乡村建设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
期刊
融合发展是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的发展方向。文章试图运用“慈善事业共同体”和“慈善事业链”的概念阐释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以社会创新为切入口论述融合发展的创新形式和支持体系。从历史上看,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具有共同的发展渊源,共享扶贫济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从理论上看,在慈善事业从小慈善转型为大慈善后,社会工作成为慈善事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务上看,社会工作服务是慈善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慈善事业链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K2类七烯甲萘醌(MK-7)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异丙醇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经C18柱分离,以甲醇+异丙醇+0.1%乙酸水=485+500+15为流动相,二极管振列检测器(PDA)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法检出限为0.02 mg/kg,线性范围为0.50 mg/L~10.00 mg/L,相关系数为0.9997;加标回收率为95.0%~98.3%;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