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微观特性及其清除污染物的模拟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面向制造业的设备和仪器正在向着结构微型化、电路集成化发展,在加工和日常使用过程中仪器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这将影响仪器的准确性。传统的清洗技术往往存在清洗不够充分,清洗过程中会破坏基底等诸多缺点。目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 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2)来清洗基底表面的金属颗粒和有机物颗粒的绿色清洗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特性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有机污染物和金属颗粒污染物的影响。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金属颗粒和有机物颗粒的作用机理并不一致,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清除有机物颗粒时,考虑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有机物的溶解作用来清除有机物颗粒,使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动力学软件模拟不同温度和压力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模拟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有机物的溶解,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有机物的清除机理,进一步加深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清除原理的认识,前期清除有机物的速率与环境压力以及有机物的分子量有关,最后有机物均能均匀扩散到二氧化碳气氛中,清除机理与氢键作用以及静电作用有关,最终基底表面的有机污染物被二氧化碳取代;清除金属颗粒时,考虑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颗粒的冲击来带走附着在基底上的颗粒,首先分析金属颗粒在基底上附着时受到的粘附力,再利用COMSOL Multiphysic软件,模拟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性,对流体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采用连续介质模型,对金属颗粒表面采取滑移的边界条件,分析一定直径铜颗粒在不同条件下的驱动力情况,驱动力的大小与压力、温度以及流速有密切关系,将得出的驱动力与计算得出的粘附力进行对比,选择较优的清洗条件。以上研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绿色清洗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实际生产中对地震资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伴随着勘探范围的扩大,勘探区地表条件越来越复杂,这些因素会造成采集数据的不完整、不规则,给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会增加野外施工成本。因此,地震数据重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压缩感知理论的提出,为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基于该理论框架,在低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的情况下,仍可以实现不完整数据的重建。实现该理论有三个主要要
遥感图像融合是将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与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图像的信息整合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融合图像具有良好的光谱性质和空间分辨率,作为其他遥感图像应用的数据资源。传统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大都基于某种特定的先验假设,导致融合图像或多或少存在细节丢失或光谱扭曲等问题。例如,基于变量替换的遥感融合方法容易产生光谱扭曲,图像的色彩质量较差;基于多尺度分析的遥感融合方法容易造成细节的丢失,同时使得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达到雨水渗透的阈值、因此在重力条件下顺势下流、冲刷侵蚀土壤,造成土壤和水分同时传输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毁坏了土团中有机
目的:探究盐酸小檗碱(BBR)联合二甲双胍(MET)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体脂成分和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本
本论文以适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技术研发为目的,搭建了复合滴滤池处理系统,考察了滤料的不同组合方式、水力停留时间、循环比、滤料层厌氧区和好氧区的体积比等工艺条件对装
本研究以新育成的5个不育系(118A、128A、134A、141A和914A)与10个南方水稻代表性的恢复系(SR498、黔恢785、CR727、QR1385、G981、R457、绵恢725、明恢86、蜀恢527和华占)为
[目 的]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会在进一步增加门静脉压力的同时,增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等风险,其起病隐匿
本试验利用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对不同生长期柠条进行加工处理,并利用本实验室筛选分离纯化后具有纤维降解能力的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及乳酸菌优势菌株,优化发酵参数后用作复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华南地区海水养殖动物的细菌性病原,为了探明该病原的分子致病机制,本文拟采用紫外诱变技术获得不同毒力的突变菌株,并采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土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也成为了目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