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建成环境对地铁站域行人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 ——以天津市营口道站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是高密度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可缓解机动车交通的压力,提高城市人群的流动性。近年国内城市进入轨道交通发展建设的快速时期,出现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割裂脱节,轨道车站与周边环境缺乏协调等问题。轨道交通站点与步行接驳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方式,提升轨道交通站域建成环境的规划设计,是促进行人步行的有效做法。引入离散选择模型的量化研究方法揭示微观建成环境对行人步行行为和站域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本文选取在天津地铁一号线的营口道站点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街道建成环境与沿街设施对行人在地铁站域的分布以及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其内在规律可为城市规划设计及城市更新改造提供设计依据,通过适宜步行的街道环境设计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区域行人步行活动,也提升了地铁站点的服务范围。进行街道微观建成环境调研和403份出行日志访谈数据,支撑了行人出行微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研究证实街道长度、沿街建筑层数、沿街商业占比、过街设施、步行道宽度、沿街绿化程度、街道拥挤程度和路灯分布密度这八个街道指标对行人出行偏好和行人步行路径选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立了行人环境偏好、站域分布和路径选择的模型。在微观建成环境的提升改造中这些针对性的建议将促进公共交通使用率,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能力。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发现包括:(1)街道建成环境、街道设施以及距地铁站的步行距离会影响行人在地铁铁站域的分布。(2)行人对街道环境主观偏好的影响因素中沿街绿化的影响最为突出,最为普遍,适当提升沿街绿化可以促进步行。(3)商业分布和街道宽度显著影响行人路径选择,适当地布置商业将引导行人选择非最短路径,增加步行距离。
其他文献
乡村未来社区是新时代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的乡村建设重大发展战略。通过解析乡村未来社区内涵,文章提出了浙江省乡村未来社区应具备主题明确性、主体参与性、产业主导性、场景融合性、运维潜力性等五个维度的特征;初步建立起乡村未来社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旨在为新时代浙江省乡村未来社区的建设及全国其他地域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以往的研究认为,权杖在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只是游弋于华夏边缘,中原王朝似乎并未接受这一外来文化特质。本文梳理了以往在河南、山西和陕西考古发现的权杖(头),发现这些权杖均出自三代时期王畿内的高等级墓葬,其使用者包括诸侯国国君、国君夫人、高官、军事首领或高等贵族。从而证明,夏、商、周时期部分社会高层已接纳权杖,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礼仪器具中的斧钺、青铜礼器并列,共同构成象征王权和身份等级的标志物。这一新认
在本文开始简要综述了霍布金森杆测试技术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着重介绍了研究应变率历史影响材料高应变率下本构关系的各种方法,并对霍布金森杆测试中信号记录方法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制的高频响放大器,实现了霍布金森杆测试中瞬态数据实时A/D采集和计算机分析的一体化,减少了中间环节,使触发更为简单、操作更加方便,并编制了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同时对于扰强烈地区进行霍布金森杆测试中如何克服
报纸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