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碱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及SCAP/SREBP-1通路改善结肠癌发生发展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属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肠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饮食等)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表明:高脂饮食喂养能引发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损害、诱导慢性肠道炎症、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富含脂肪的西方饮食结构,能明显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这也是东西方结肠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由传统的高膳食纤维饮食逐渐向西方饮食转变,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因而,寻找结肠癌的相关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迫在眉睫。
  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是结肠癌发生的关键因素。炎症是肠道菌群紊乱促发CRC的重要机制。高脂饮食诱发的炎症,能通过干扰细胞脂质吸收(LDLr)、脂质合成(HMG-CoA)等途径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后者又能通过激活氧化应激等方式导致细胞内环境失衡,引起代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形成“炎症-脂质代谢紊乱”的恶性循环,诱导结肠癌的发生。因此,“肠道菌群-炎症-脂质代谢紊乱”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病理机制,而肠道菌群的调节治疗将是结肠癌防治的潜在靶点。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较为典型的多环、杂环天然化合物,收录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属我国传统的中草药,目前已发现具有抗炎、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那么,EVO是否具有防治炎症性结肠癌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肠道炎症性肿瘤模型,同时给予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喂养,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并在此模型中,给予EVO干预治疗,观察其对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以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其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1)临床实验: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间确诊的结肠癌患者36例,并且选取年龄相仿的健康人36人纳入对照组,提取粪便DNA,通过RT-PCR法检测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弯曲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表达量;同时收集血清样本,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评估肠道屏障功能,分析与患者BMI的关系。
  2)动物实验:选择6-8周龄的C57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喂养,为了建立结肠癌模型,我们给每只动物腹腔注射12.5mg/kg溶于PBS的AOM,7天后,再给动物提供含1%DSS饮用水7天,接着用正常饮用水喂养动物14天,此为一个周期,重复2个周期的2%(w/v)DSS处理。此后,暂停DSS处理,开始每天给予小鼠药物处理。将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EVO组,每天给予6mg/kgEVO灌胃;阳性对照组,每天给予75mg/kg5-氨基水杨酸(5-ASA)灌胃,所有组均持续喂养一周,第63天将小鼠处死。收集小鼠远端结肠,进行切片染色处理,观察成瘤情况;同时收集粪便,检测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弯曲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表达量;收集血清标本,检测D-乳酸水平;测量模型小鼠的体重、肠重量、肠长度、肿瘤个数、肿瘤体积等,评估建模效果,以及EVO的改善作用;收集结肠内肿瘤组织,进行EdU(5-Ethynyl-2-deoxyuridine)染色等,观察肿瘤增殖情况;对结肠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Western-blot、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等,观察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及炎症信号通路的改变,评估EVO对小鼠结肠局部炎症的影响;通过RT-PCR、Western-blot等检测模型小鼠结肠癌细胞脂质代谢通路的改变,评估EVO对结肠局部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
  3)细胞实验: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分别用0、1.5、3、6、12、24、48、96(μmol/L)等不同浓度的EVO处理细胞,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得到IC50值,用于后续实验。选用IC50浓度的EVO处理HCT-116细胞,通过EDU检测增殖细胞数;EVO与尼日利亚菌素共同处理细胞,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STAT3/P65信号通路改变,以及STAT的细胞核定位情况;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SCAP/SREBP-1信号通路的改变,探讨EVO抑制炎症、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的具体机制。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患者肠道内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表达明显增高,而双歧杆菌、弯曲杆菌和乳酸杆菌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在肥胖患者体内更显著。
  2)HFD+AOM/DSS结肠癌模型成功建立,各组小鼠肠道内出现明显的肿瘤形成。使用EVO治疗后,小鼠肠组织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减小,肿瘤个数减少,肿瘤体积减小,表现为EVO改善了肿瘤的进展。
  3)EVO治疗组小鼠肠道中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较对照组表达减少,而双歧杆菌、弯曲杆菌和乳酸杆菌表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VO治疗组小鼠血清D-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EVO改善了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道屏障功能。
  4)EVO能降低模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肠局部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善肠道炎症;EdU染色显示EVO能抑制结肠癌瘤体内细胞增殖;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EVO能明显抑制STAT3、P65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显示EVO能抑制磷酸化STAT3核转位,抑制STAT3/P65信号通路激活。
  5)体内体外实验表明:EVO处理虽然对脂质代谢关键蛋白SCAP的表达无影响,但能明显抑制其下游SREBP-1c蛋白的水解激活,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EVO处理能抑制SCAP蛋白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阻止其功能发挥。
  结论:结肠癌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EVO能改善炎症性结肠癌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改善结肠局部炎症和脂质代谢紊乱,抑制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炎症是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慢性炎症作为病理环境因素之一参与调控神经系统功能(包括神经元、神经干和神经胶质细胞等)[1]。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促炎分子S100A9与Aβ淀粉样蛋白的相互作用形成无毒性的大体积聚集物,从而中和游离S100A9分子对神经元的毒性,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2]。本项目着重研究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展早期,游
目的: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但在病理状态下,过量产生的ROS可通过引发氧化应激造成细胞损伤甚至细胞死亡。采用抗氧化剂减轻氧化应激成为多种临床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线粒体是生理及病理情况下ROS的重要来源,但线粒体具有特殊的双层膜结构,普通的抗氧化剂难以到达线粒体内部充分发挥抗氧化作用。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
报纸
目的建立乳腺癌拉帕替尼耐药细胞株,探讨Hippo通路中YAP蛋白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拉帕替尼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逐步增加剂量与高浓度反复间歇诱导乳腺癌细胞株Skbr3对拉帕替尼耐药,耐药株命名为Skbr3-LR。用拉帕替尼同时处理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株,cck-8法检测其耐药指数;结晶紫染色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状况;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化改变。定量PCR及Weste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