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枳壳、酸柚、酸橙、枳橙、三湖红橘、新干化红、崇义野橘等7种柑橘砧木幼苗为试材,采用不同低pH值营养液处理的方法,通过耐酸指数测定以及聚类分析对其砧木幼苗的耐酸性强弱进行鉴定与评价。同时,通过低oH处理下不同柑橘砧木幼苗含水量、MDA含量、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等酶活性等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应用因子分析法、相关性及隶属函数分析法进一步对柑橘砧木幼苗的耐酸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并探讨了各项生理指标在低pH处理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砧木幼苗耐酸性的关系,分析不同柑橘砧木幼苗耐酸性差异的生理特性,为进一步选择适宜的耐酸性红壤的优良砧-穗组合奠定基础,可为柑橘砧木种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柑橘砧木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枳壳、酸柚、酸橙、枳橙、三湖红橘、新干化红、崇义野橘等7种砧木幼苗在不同梯度低pH处理下的酸害症状的观测,结合不同梯度低pH处理下7种砧木幼苗的酸害指数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柑橘砧木幼苗的耐酸性分为三类,耐酸性最强的为枳壳,耐酸性较强的有酸柚、三湖红橘、新干化红、崇义野橘、枳橙,耐酸性最弱的为酸橙。其中,耐酸性强的枳壳的平均酸害指数为13.33%,酸柚、三湖红橘、新干化红、崇义野橘、枳橙的平均酸害指数分别为17.33%、17.80%、17.58%、15.11%、17.79%,这一类的总平均值为17.88%,耐酸性最弱的酸橙的平均酸害指数为26.22%。
2.利用因子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pH2.0处理下枳壳、酸柚、酸橙、枳橙、三湖红橘、新干化红、崇义野橘等7种柑橘砧木幼苗的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其含水量、MDA含量、可溶生蛋白含量、Pro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均与柑橘砧木幼苗的耐酸性呈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均可作为砧木幼苗耐酸性的评价指标。综合分析表明,7种柑橘砧木幼苗的耐酸性强弱为:枳壳>三湖红橘>枳橙>新干化红>酸柚>崇义野橘>酸橙。江西地方柑橘砧木资源三湖红橘、新干化红、崇义野橘表现出较强的耐酸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3.7种柑橘砧木幼苗可忍耐的最低pH值均为1.0,但各柑橘砧木幼苗在pH1.0的营养液处理下忍耐的时间长短不同,其中,枳壳和新干化红存活的时间最长。另外,通过各柑橘砧木的酸害发生情况和酸害指数的大小,并结合方差分析,认为:枳壳、三湖红橘、酸柚、新干化红、枳橙和崇义野橘的最适pH范围为4.0-6.0,酸橙的最适pH范围为5.0-6.0。
4.随着pH值的降低,枳壳、酸柚、酸橙、枳橙、三湖红橘、新干化红、崇义野橘等7种柑橘砧木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CAT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普遍呈下降.上升的趋势,且其最低值出现在pH4.0-5.0处理。在pH2.0处理下,枳壳的MDA含量仅为对照的0.59倍,其MDA含量与对照的比值显著低于其它柑橘砧木,表明枳壳对强酸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而耐酸性较弱的酸橙幼苗的MDA含量却显著增加,为对照的1.085倍。同时,枳壳幼苗的SOD、POD、CAT活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酸橙幼苗的SOD、POD、CAT活性水平显著低于其它柑橘砧木,进一步表明酸橙幼苗对酸的耐受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