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科大戟属根类有毒中药醋制解毒共性规律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戟科大戟属有毒中药京大戟、狼毒、甘遂均属于峻下逐水药,临床用于治疗水肿、腹水、大便不通等,但生品药性猛烈,使用不当均会引起强烈的腹痛、腹泻等毒性作用,故而在使用前均需进行炮制。《中国药典》2015版载京大戟、甘遂、狼毒的炮制方法均采用醋制法(醋炙、醋煮)。采用醋制其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峻下作用。
  京大戟、狼毒、甘遂同属大戟科大戟属,均具有导致腹痛腹泻的毒副作用。课题组前期的文献研究发现,三种有毒中药均具有二萜类成分,有研究表明大戟科有毒中药的二萜类成分可能与其毒性相关。基于植物化学分类学理论,这三种有毒中药同属于同一科属,其毒性与化学成分之间必然存在某种相关性;并且这三种有毒中药均采用醋制法作为共性的炮制技术,可能存在共性的减毒机制。
  根据以上假设,本论文以大戟科三种有毒中药京大戟、狼毒、甘遂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富集、分离三种有毒中药的共性毒性部位和毒性成分,在整体动物、细胞分子水平评价三种有毒中药醋制前后的毒性变化,同时通过醋制后毒性成分的变化及新生成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分析醋制前后毒性变化与成分变化的相关性,系统研究并阐释这三种同科属有毒中药醋制减毒的共性规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大戟科三种有毒中药毒性部位的筛选及毒性成分研究
  筛选京大戟、狼毒、甘遂三者的共性毒性部位:提取得到三种有毒中药95%乙醇部位并萃取得到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3个极性部位,小鼠灌胃给药,测定粪便含水量、肠道含水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结肠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采用巨噬细胞培养模型测定炎症因子释放,分别从整体动物、细胞及分子多水平评价各极性部位的毒性,筛选三种有毒中药的毒性部位。结果表明除二氯甲烷部位外,京大戟、狼毒和甘遂的95%醇提取物及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均可导致小鼠粪便含水量及结肠含水量的增加,均能够显著升高小鼠结肠中炎症因子iNOS(一氧化氮合成酶)、IL-1(白细胞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表达水平(P<O.05),表明这三种有毒中药均可导致肠道炎症的产生及肠道水肿的发生,可导致腹痛、腹泻,具有显著的肠道毒性,其毒性表现与临床毒性反应一致。且这三种有毒中药的不同极性部位中,均以石油醚部位的毒性作用最强。三者导致的胃肠道毒性作用与干扰肠道水液代谢平衡及引起肠道炎症密切相关。
  论文进一步选择三种有毒中药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得到不同极性的洗脱部位,继而采用薄层制各、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制备液相法进行纯化,获得15种单体化合物。从三种有毒中药毒性部位中分离获得的化合物主要为二萜类成分,其中二萜Pekinenin G为分离获得的新化合物。以分离获得的化合物刺激胃肠道细胞BGC823、IEC-6、HT-29,采用MTT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毒性大小;并以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为模型,比较不同化合物的毒性差异,研究表明这三种有毒中药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成分能够显著抑制BGC823、IEC-6、HT-2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炎症的发生;论文进一步研究了这三种有毒中药中分离获得的不同构型二萜类成分对HT-29细胞AQP3表达的干扰作用,结合MTT及巨噬细胞毒性评价模型,发现不同构型二萜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有较大差异,以巴豆烷型的Pros仃atin及西松烷型的Pekinenin G毒性最强。实验结果为后期大戟科3种有毒中药成分变化及毒性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2.大戟科三种有毒中药二萜类毒性部位富集及毒性机制初步研究
  论文依据所分离获得的毒性化合物的性质,以京大戟为代表,进一步考察不同溶剂的富集效率,最终选择以氯仿为提取溶剂索氏提取。对三种有毒中药氯仿提取部位进行液相及质谱分析,研究其中二萜类成分与前期部位筛选中所获得的石油醚部位的差异,发现氯仿提取部位富集的毒性二萜类成分含量较高。进一步考察氯仿提取部位的毒性,发现三种有毒中药氯仿部位的毒性远大于非氯仿部位。研究结果表明大戟科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可能为其二萜类成分,该类成分可为氯仿所提取及富集。
  大戟科三种有毒中药的毒性与肠道炎症刺激性及干扰肠道水液代谢平衡密切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炎症的发生与肠道水液转运密切相关。本文建立了巨噬细胞RAW264.7(Macrophage cells,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结肠上皮细胞HT-29的共培养模型,以模拟机体中巨噬细胞与肠道上皮细胞两种细胞共存的状态。并以此模型进一步评价炎症因子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化合物的毒性大小,研究三种有毒中药醋制后成分变化与毒性变化的相关性。通过同一化合物在共培养体系与非共培养体系中的对比发现,共培养体系中毒性二萜类成分能够加快并提高HT-29细胞中AQP3的表达,且蛋白在3小时即达到峰值,此结果与整体实验结果一致,说明建立的该评价体系客观、可信。通过比较京大戟及狼毒中代表性二萜单体化合物、二萜单体混合物及各自氯仿部位三者的毒性大小,研究表明二萜单体的混合物毒性远强于单体二萜及氯仿部位,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二萜类成分确实是三种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也进一步表明肠道炎症能加速肠道水液代谢紊乱。
  3.大戟科三种有毒中药醋制解毒共性机制研究
  论文前述研究结果显示以氯仿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富集大戟科三种根类有毒中药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二萜类成分,故进一步以三者的氯仿提取部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醋制解毒机理。依法炮制并提取获得三种有毒中药的生品及醋制品氯仿部位,灌胃ICR小鼠,测定小鼠粪便含水量及小鼠肠道含水量,结肠中炎症因子NO、IL-1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量,结肠AQPs(Aquaporins,水通道蛋白)蛋白表达量,评价京大戟、狼毒、甘遂这三种有毒中药醋制前后的毒性变化。研究发现三种有毒中药醋制后,氯仿提取部位引起的小鼠粪便含水量及结肠含水量显著下降,结肠中炎症因子NO、IL-1及TNF-α的mI斟A表达显著下降,结肠AQP3、AQP4蛋白表达显著下降,AQP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表明醋制确可降低三种有毒中药对结肠的致炎作用,缓和三种有毒中药对结肠中AQPs表达的干扰作用,降低肠道水肿反应程度,缓和腹痛、腹泻毒性反应。
  以分离得到的单体作为对照,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法分析京大戟及狼毒醋制前后成分变化,研究发现,京大戟及狼毒中C-11、C-12位具有环氧环结构的西松烷型二萜Pekinenin G及C-18位具有醛基的Pekinellin C经过醋制后含量下降,而C-11、C-12位为双键结构的Pekinenin A及C-18位具有羧基的YuexiandajisuA则在炮制后含量上升;另一种具有较强毒性的二萜类成分——巴豆烷型二萜Prostratin,醋制后在狼毒中的含量也显著下降;通过LC-MS/M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法,以响应强度作为半定量依据,发现甘遂中的Prostratin及其他巴豆烷型、巨大戟烷型二萜类成分经过醋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含量下降。进一步采用模拟醋制方法,将分离得到的单体Prostratin及西松烷型二萜类成分混合物进行醋制,得到二萜类化合物模拟醋制后的产物,采用LC-MS/MS,分析模拟醋制后二萜类成分变化规律,发现该类型成分经过醋制后,结构中的一些特殊官能基团发生明显变化,如西松烷型中的环氧环结构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开环反应,并发生分子重排,醛基氧化为羧基;而巴豆烷型二萜具有的酯型结构侧链在醋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同时大环上的羟基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双键。此外,运用共培养模型对醋制前后化学成分进行毒性评价,发现醋制后成分含量下降的Pekinenin G、Pekinenin C的毒性远大于含量上升的Pekinenin A、YuexiandajisuA,且通过对Prostratin模拟醋制前后毒性大小的评价,发现Prostratin醋制后的毒性大大降低,说明三种有毒中药经过醋制,毒性大的二萜类成分转化为毒性小的二萜类成分,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炮制目的。
  本论文通过对三种有毒中药的体内体外实验,筛选出毒性部位,并分离得到毒性二萜类成分,共分离得到包括一个新化合物在内8种二萜类成分,该类成分能够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提高结肠细胞中AQP3的表达,且不同的二萜类成分的毒性作用差异明显。故二萜类成分是其导致腹痛、腹泻的化学物质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炎症的发生可加速干扰肠道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变化,即炎症与肠道水液代谢障碍相关。且三种有毒中药中均存在共性的二萜类成分。醋制能够使得三种有毒中药中的二萜类成分结构遭到破坏,巴豆烷型二萜的酯键侧链水解,环上的羟基发生消去反应;西松烷型二萜环氧环开环重排,醛基氧化为羧基;使得高毒性的二萜类成分转化为低毒性的二萜类成分,毒性成分所引起的腹泻、炎症和水液代谢紊乱的毒性作用显著降低。
  本论文证实了大戟科同科同属有毒中药采用醋制解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初步阐明了其醋制解毒的共性毒性成分(部位)及醋制解毒的共性机制,同时为大戟科三种有毒中药质量控制和工艺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通过对大戟属有毒中药炮制解毒的研究,本论文提出“同科属有毒中药能够采用相同的炮制技术解毒其解毒机制存在共性”的理论,为其他科属有毒中药炮制解毒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摘 要:等效源距离是决定等效源法近场声全息精度的关键参数,传统等效源法中等效源距离根据传递矩阵奇异值分布进行选取,但随着压缩感知的引入,该方法不再适用.通过对压缩感知性质与奇异值分布联合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传递矩阵最大列相关系数的压缩感知等效源法的近场声全息等效源位置选取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感知等效源法的等效源距离选取与稀疏基选取有关,传统等效源选取范围距离重建面0.030~0.100 m,而带
期刊
摘 要: 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京尼平为交联剂,采用几何孔板空化强化乳化交联过程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考察了孔板结构、入口压力、出口压力、交联温度、交联时间对空化数及其对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并与传统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空化强度对微球的粒度大小存在显著影响;开孔率小,比周长大的几何孔板更有利于制备出超细粒度的纳米级微球.优化工艺参数为:单孔且孔径为3.0 mm的孔板,孔板入口压力
期刊
摘 要: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新旧黏结界面的剪切强度,对新旧混凝土进行了黏结强度直剪试验.考虑到新旧混凝土类型对新旧混凝土黏结界面强度的影响,设计了4组试验,共12个标准立方体试件,得到了各界面试件的破坏形态、剪切应力-名义应变曲线及损伤发展曲线,提取了峰值应力、峰值名义应变、初始剪切模量等特征值参数,对比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新旧黏结界面抗剪性能及损伤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旧混凝土类型对结合试件的破坏形态影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欧进萍谱激励下的广义Maxwell阻尼耗能结构随机地震动响应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简明的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封闭解法.首先,运用欧进萍谱滤波方程和阻尼器微分型本构关系与结构运动方程联合组成非经典阻尼系统,将地面运动由欧进萍谱激励转化为基于白噪声激励来表示;然后,利用复模态法,获得由白噪声激励表示的结构位移、速度和阻尼器受力响应的杜哈梅积分表达式;最后,基于随机振动理论,获得由振动复特征值线
期刊
摘 要: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绞股蓝治疗阿霉素心肌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检索TCMSP、SymMap、TCMID数据库平台获取绞股蓝的候选药效成分,并借助Uniprot数据库获取候选药效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8.1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阿霉素心肌病的疾病相关靶点,结合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
期刊
摘 要:某高校原有混响室存在本底噪声过大,声场均匀性较差及检测数据不完整等问题,在不拆除原有基础建设的前提下,本文旨在优化设计使其符合国家规范,并获得检测数据相对标准的混响室.利用声场扩散理论对声学混响室的空间进行改造设计,最终将其空间尺寸的长、宽、高定为7.76 m、5.56 m、4.50 m,使其在满足规范GB/T 20247—2006要求的最大线度小于1.6倍体积前提下,保证长、宽、高的比值
期刊
摘 要: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苦瓜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活性提取物虽已经被用于肺癌的治疗,但是其对于肺癌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通过文献检索和PubChem构建苦瓜活性成分数据库,并预测活性成分可能的作用靶点,同时检索疾病数据库获取肺癌相关靶点,将苦瓜中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肺癌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苦瓜治疗肺癌的潜在靶点;通过网络构建和拓扑异构分析,筛选苦瓜中治疗
期刊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造,西南民族地区也发生了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根本性变化。广西在新旧社会的转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从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这次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主要有积极广泛发动群众、不要包办代替,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给予实在利益,讲究正确方式方法、注重具体细节等。时至今天,这些成功的经验尚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启
期刊
摘 要:“添粮”是流行于广西的一种敬老习俗。通过对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邓圩村和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胜岭村比较研究,发现该习俗虽在仪式过程呈差异性,但在文化意蕴、社会功能及传承资本等方面呈共同性,且总体上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在现代化进程中,“添粮”习俗“恒”的是村民对生命、神灵等的敬畏之心,“变”的是村民的代际虔诚度减弱和参与功利性渐强。深挖“添粮”优秀文化因子,对优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期刊
摘 要: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期间,结合中心任务创造性运用党的统战理论和政策,分化、教育和改造了国民党军政人员,加速了西南地区的解放进程。在民主建设方面,大力吸纳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与政权,稳定了西南地区的社会秩序。在城市治理方面,通过思想教育和政治改造发挥了知识分子的专业作用。在民族工作方面,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促进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重温邓小平在西南时期所领导的统一战线活动,对于新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