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糖耐量正常组(NGT)、糖耐量受损组(IGT)、糖尿病组(DM)三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各项生化指标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分析糖耐量异常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1名脑梗死患者,进行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采集。排除有以下病史患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受损、严重心功能异常、大量蛋白尿、口服糖皮质激素、急性炎症。经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有房颤的脑栓塞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如血管炎或动静脉畸形等)亦被剔除在外。通过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生化检验,测定血脂系列(包括TG、TC、HDL-C、LDL-C)、血糖系列(包括FBG、2h-pG、HbA1C),其中血糖正常的患者96例,糖耐量异常患者49例,糖尿病病史患者76例。再对221例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行彩色超声检查,测定颈部血管是否有斑块。有斑块者记录斑块位置,并测量管腔内径狭窄率。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士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数值变量不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检测IMT异常和斑块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1.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21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56.6%。临床脑梗死患者中糖耐量异常患者49例,有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是76例,二者的比例接近是3:4。2.危险因素组间分析脑梗死患者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受损(IGT)、糖尿病组(DM)一般情况及血脂、血糖各项生化指标比较。NGT组、IGT组、DM组的年龄、性别、吸烟、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冠心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GT组及DM组TG.LDL-C与N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T组和D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及DM组FBG、2h-pG、 HbA1C均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与IGT组的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斑块的比较在NGT组、IGT组、DM组间比较,DM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IGT组、DM组与NGT组相比,颈动脉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T组与DM组相比,颈动脉MT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T组MT变化与TG、LDL-C、2h-pG、HbA1C、FBG有相关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相当部分的糖耐量异常脑梗死患者。在糖耐量异常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IGT可能是早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当在既往未明确诊断DM病史的患者中常规开展OGTT检查,以早期发现IGT患者,积极进行生活指导和药物干预,弱化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减缓硬化斑块不稳定化进程,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生率,这将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