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锆元素对纯铜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及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良好的强度,耐疲劳性能,杰出的耐腐蚀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许多领域对铜及铜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含Cr、Zr元素的铜合金既能提高纯铜的强度,又具有纯铜的高导电导热性,因而一直备受有关行业的青睐。本文采用熔铸法利用含Cr、Zr的中间合金,工业纯铜和标准阴极铜,在大气环境下制备了Cu-Cr合金、Cu-Zr合金及Cu-Cr-Zr合金。首先采用高温箱式硅钼棒电阻炉研究了Cr(WCr=0%、0.3%、0.75%、1.2%)对工业纯铜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然后使用普通中频感应电炉分别研究了Cr(WCr=0.3%、0.53%、0.76%、0.99%)、Zr(WZr=0.15%、0.25%、0.35%)及Cr、Zr复合加入(WCr=0.3%、0.53%、0.76%,WZr=0.15%、0.25%、0.35%)对标准阴极铜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中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为固溶时效处理。最后对所研究合金的铸态和热处理态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利用XRD、SEM、EPMA等方法深入分析了所得合金材料的相和组织,并从理论上分析和解释了Cr、Zr元素对纯铜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铸铜冷却壁、高炉风口和电动机集电环等铸件的材质选择及生产工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气环境下使用高温电阻炉或普通中频感应电炉,利用含Cr、Zr的中间合金,采用适宜的熔炼工艺,可在Cu液中较为有效地加入Cr、Zr合金元素。(2)Cr对工业纯铜的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铸态和热处理态合金的拉伸强度及硬度均随Cr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适量的Fe有益于铜合金的力学性能。(3)本试验条件下,利用标准阴极铜所研制合金的铸态、热处理态的力学性能最大值分别为:Cu-Cr合金,σb铸=211.5MPa,HB=85.8;σb热=274.6MPa,HB=116.9。Cu-Zr合金,HB=70.3;HB=97.2。Cu-Cr-Zr合金,σb铸=279.5MPa,HB=89.6;σb热=411.1MPa,HB=147.1。固溶时效处理可有效地提高铸态合金的力学性能。(4)Cu-Cr-Zr合金的铸态及固溶时效态合金的拉伸试样断口均为韧性断裂断口,组织为韧窝组织。能谱分析显示断口处颗粒为铜锆化合物组织。(5)利用标准阴极铜所研制合金试样的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在铸态及固溶时效合金中主要相为α-Cu,Cr以单质形式或者Cr2Zr存在,Zr以Cu51Zr14、Cu5Zr及Cu3Zr等形式存在,但对析出相的成分尚存在争论,对于合金时效过程与析出相之间的关系有待更深入研究。(6)Cr、Zr元素对纯铜的强化主要表现为:Cr、Zr对铸态合金的强化、Cr、Zr的沉淀强化及Cr、Zr的复合强化。Cr、Zr的交互作用,也待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需要城市空间结构随之调整适应。户县,作为西安周边地区的小城市,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既要接受来自西
<正> 早在十九世纪初,世界上已有国家采用电熔技术进行玻璃的熔制。在四十年代以前,只 使用铁电极和石墨电极,但用于熔制白色玻璃 时,色泽和质量都很差。五十年代以后,开始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铁道线路结构和机车车辆逐步向高速重载化方向发展,这对大型养路机械的技术要求愈来愈高。相应的,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对大型养路机械的结构强度尤其是
聚氯乙烯(PVC)作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在我国主要来源于电石法,其价格受石油价格的影响较小,因而近年来对PVC进行改性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熔融混炼法分别用三种不同胺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探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操作规范及安全性,推广一种新的火针疗法。方法:检索国
网络营销是21世纪营销方式的趋势和主流。对出版企业来讲,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整合营销资源,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同时,探索适合出版企业的网络营销模式也是出版企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由于劳动力及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得出口贸易迅猛发展。随之各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所采取的贸易壁垒措施也急剧增加。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反倾销的头
在群体研讨过程中,少数人意见是十分重要的.提出了一种可以保护少数意见的决策共识达成模型及研讨反馈机制.该方法先根据专家意见对专家群体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专家子群体簇,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作为实施新课改的主力军,负有特定的社会期望,这就需要努力学习,完善自身角色,为新课改工程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
复杂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系统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由于复杂系统的多层次、非线性等特点,加之含有大量随机不确定因素.给系统的演化仿真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提出基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