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对典型草原家庭牧场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部分,其典型草原是我国典型草原的代表,为此,许多学者对本研究区作了大量的和深入的研究。然而,大部分研究由于所选取的样地大都是封闭式的设计,或者是按照距牧户(或饮水点)的远近安排放牧梯度实验,因此,与牧民实际生产经营下的草地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结果也不能较为准确反映草地生态系统在利用过程中的特征与动态。为了揭示不同的草地利用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地上现存生物量、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具体特征,本项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七连为实验区,选择多个家庭牧场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群落的地上现存量及其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表现在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峰值大小、峰值出现的时间以及月份间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变化倍数,并发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增加速度过快,往往意味着草地的严重退化。(2)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针茅+羊草群落,除多年生根茎禾草功能群地上现存量和占群落地上总现存量的百分比差异较小外,其余各功能群均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针茅群落,除一、二年生植物功能群没有显著差异,其它各功能群差异较大。(3)不同利用方式对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决定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群落自身的类型,与利用方式没有显著关系。重度放牧下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4)不同利用方式下群落生物多样性和地上现存生物量都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割草利用下的这种关系比放牧利用更为密切。(5)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的影响。与放牧利用相比,割草利用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浅层(0~20cm)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粉粒明显增多,0~10cm和10~20cm的土壤容重较小。并发现某些土壤理化性质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数值分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已成为结构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工具,用来研究结构的复杂性能。这也有助于研究不同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 ABAQUS
轻钢结构住宅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别于传统住宅构造的全新建筑形式,具有便于组织工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安装、施工方便,污染小,节能等特点,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建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主要应用于跨度较大的桥梁结构中。连续刚构桥的突出优点是:行车平顺舒适、施工方便、有较好的整体性能;但该桥型在应用过程中又存在两病害,即混凝土箱梁
静压桩以在施工过程中污染小、无振动、噪音低、施工速度快且质量易于保证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静压桩的沉桩挤土效应可有效提高桩周土体对桩
本文以柘林湖无公害网箱养殖的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er)以及茅莲湖无公害养殖基地养殖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iety
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属于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瘿椒树属(Tapiscia)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第三纪冰川孑遗植物,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零散分布于长江以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