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证候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以期为临床制定手足口病中医辨证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采集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追踪观察患儿入院当天(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天时的临床表现,填写手足口病中医证候观察表,建立数据库,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进一步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黑龙江地区手足口病患儿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的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从纳入患儿分布数量上得出,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年龄集中在1-4岁之间,4岁以后,患病人数开始大幅度下降。本病7-9月出现率最高为73.71%,与其他月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病病程以第8-10天的痊愈率最高为51.78%,2.患儿发热、手足臀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疱疹或溃疡、咽喉疼痛、烦躁等症状出现率高。3.中医各证候分布上,在入院当天和第3天时邪犯肺卫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肺胃热炽证和心脾积热证,第5天时邪犯肺卫证与肺胃阴伤证分布比例高,第7天和第10天时肺胃阴伤证最多见。4.分析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从基线点到第3天,邪犯肺卫证发病人数最多,各证候的持续存在概率较为突出。第3-5天,邪犯肺卫证及肺胃热炽证发病人数仍较多,以邪犯肺卫证的持续存在概率和肺胃热炽证的转移概率更为明显,且湿热交阻、心脾积热两证的转移概率高于上一阶段。第5-7天,各证候向正常的转移概率明显增大,各证候的持续存在概率大幅度下降,向肺胃阴伤证演变的病例逐渐增多。第7-10天,疾病末期,大部分患儿得以痊愈,但仍存在向肺胃阴伤证及其他证型的转移概率。结论:1.黑龙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男性多于女性,以1-4岁年龄段多发,4岁以后,患病率开始大幅度下降,且在一年中以7-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2.黑龙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臀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疱疹或溃疡、咽喉疼痛,发热和烦躁等。3.黑龙江地区手足口病患儿,在入院当天和第3天时邪犯肺卫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肺胃热炽证和心脾积热证;第5天时邪犯肺卫证与肺胃阴伤证分布比例高;第7天和第10天时肺胃阴伤证最多见。4.黑龙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各中医证候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符合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呈现动态演变的过程,使各证候不同时间段观察点上具有一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