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翻译思想转变之文化探索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ir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学者们对鲁迅及其翻译作了大量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为现代中国翻译理论和中国翻译史的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四种:1) 鲁迅翻译思想综述;2) 鲁迅与其他著名翻译家的对比研究;3) 鲁迅翻译思想的文化探索或意识形态领域的探索;4) 鲁迅翻译生涯中的转变。这些研究无疑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某些方面的不足为我们打开了更大的研究空间。 本文就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借以巴斯奈特和勒弗菲尔的文化翻译理论和韦奴蒂的异化翻译指导思想进一步探寻导致鲁迅翻译思想转变的深层次的文化因素,重新认识鲁迅翻译思想对当代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借鉴价值。具体方法及过程如下: 1.实例阐述。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对鲁迅的翻译生涯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对鲁迅的主要翻译作品按时间顺序作一简单回顾。在此回顾的基础上,对鲁迅的翻译思想转变进行总结—在不同时期,鲁迅所选择的原语文本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包括来源地的不同,题材的不同等。此外,更为重要的便是其翻译方法的不同,即由意译,自由翻译转为直译,硬译,这一点将由鲁迅不同翻译作品中的典型例子得以证明。 2.理论分析。根据巴斯奈特和勒弗菲尔的文化翻译理论和韦奴蒂的异化翻译指导思想,鲁迅翻译思想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这些根源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鲁迅生活的大环境,如社会大背景,当时主要的文学潮流,翻译界及语言界的主体氛围;另一方面则是鲁迅自身的内部原因,包括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他与国内外不同的文学、文化及哲学等方面的接触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 3.结果应用。鲁迅翻译思想的转变对当时乃至当今中国翻译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他在此过程中关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语言使用、翻译方法及翻译批评等方面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翻译理论。可以说,
其他文献
高速铁路高路堤的工后沉降研究,一直是工程界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高速铁路高路堤沉降计算,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方法对高速铁路高路堤工后沉降
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几乎都是在阅读教学中直接或间接地落实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课时占整个语文教学的五分之三左右,然而“中学生读不懂现代文”一直是中学语
本文是吉林大学创新基金课题“血液中肿瘤癌细胞高电压脉冲电场选择性失活的研究”的部分内容,主要研究高电压脉冲电场选择性致使 CML 系红白病变细胞 K562 和人体外周血淋巴
研究目的: 通过对石家庄市三类不同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学业成就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动机、师生关系上的特点,探索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 ,学科自身的结构与流程是一个必然经由的过程 ,即课程→教材→教学。教材是课程的实施文本 ,教学是课程的实践环节。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 ,各学科新教材的问世 ,并在
古代文学作品的体验式教学是以生命体验为依托,在视界融合中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提升和民族精神培育的教学,旨在达成个性与文化、现代与传统诸要素的和谐共生。将体验引入古代
课程发展离不开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程刚刚起步,人们认识不一致、课程自身不完善的情况下,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成为课程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东汉王朝是以豪族为基础的政权,无论是它的建立还是在它长达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豪族家族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窦氏家族是东汉时期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在东汉历史上发挥了
在鲁迅研究视域内,对鲁迅《呐喊》中“辫子”意象所包孕的文化意蕴的探讨,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选题。从文化的视角解读《呐喊》中的“辫子”意象,有助于从深层结构揭示出鲁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调控,以词汇和语法为基础。学生作为被动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