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社会距离条件下,宽恕和报复对不公平感的降低作用比较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中记载,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公平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美好向往,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准则之一。强烈的不公平感会破坏人际关系,加深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发生冲突。本文以不公平感为因变量,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社会距离条件下,宽恕和报复对不公平感的降低作用并对其进行比较。本文包含3个研究。研究一探讨宽恕/报复启动对不公平感是否有降低作用并对其进行比较。由实验结果可知,宽恕启动对不公平感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报复启动反而会加深不公平感。研究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宽恕/报复行为对不公平感是否有降低作用并对其进行比较。由实验结果可知,宽恕行为对不公平感并没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报复行为对不公平感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研究三则探讨在不同的社会距离条件下,宽恕/报复行为对不公平感是否有降低作用并对其进行比较。由实验结果可知,相对于朋友,个体对陌生人更有可能选择报复行为。即使个体对朋友更有可能做出宽恕行为,但并不能降低其内心的不公平感受,即使对朋友选择宽恕行为,其内心也难以赋予其积极意义,使自己内心得以释怀。相比宽恕行为,报复行为对不公平感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个体遭遇不公平事件产生不公平感时,宽恕对不公平感的降低作用取决于个体是否赋予冒犯行为积极意义,内心得以释然。如果个体只是处在决定宽恕阶段,则宽恕行为对不公平感不会产生降低作用。如果个体赋予冒犯行为积极意义,内心得以释然,则宽恕对不公平感有显著的降低作用。(2)当个体遭遇不公平事件产生不公平感时,报复行为对不公平感有降低作用。如果个体有报复的念头却无法实施报复行为,结果会进一步导致个体产生更强烈的不公平感。(3)宽恕(启动)和报复(行为)对不公平感都有降低作用。但报复与宽恕不同,宽恕强调心灵,而报复重在行为结果。内心无释怀则无真正的宽恕,没有报复行为则无报复。(4)即使个体对朋友更有可能做出宽恕行为,但并不能降低其内心的不公平感。即使对朋友选择宽恕行为,其内心也难以赋予其积极意义,使自己内心得以释怀。
其他文献
综观2012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A卷,可以用这几个词来概括它:立意高远、科学严谨、色彩斑斓,具体来说,它呈现出以下特点:1.紧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和指南,2012年河南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公路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的增加带来了工程管理的优化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成为国家和企业都重点关心的问题。本文
档案是一切政治、经济、生产、管理、文化、科学、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态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性文献信息.它是以保存以备查考为目的,是生
本文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和它的作用的角度出发,就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三个控制项目来讲解一下怎样开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控制管理活动,继而可以完成建筑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仍将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社会是我国面临的特殊国情,国家适时提出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法治作
材料一: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九号因交会对接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异同之处,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相似比较、异同比较等比较法,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永恒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也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重要理念。在中考思品试题中,有的直接考查时事政治,有的以国内外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当地重大热点问题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科知识和能力。  一、典例解析  例1:(2012年济宁市中考试题)下面左右两列相对应的内容,其正确的排序是  (  )  2012年“两会”的主要关键词  ①农业科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②谢家麟吴良
期刊
经过几千年尤其是近几百年来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学者的努力和总结,声乐艺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深厚的积淀,产生了许多分门别类的声乐体系。仅在唱法上,就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