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力报》(1936-1945)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d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9月15日,《力报》在反日声浪越来越高涨的古城长沙诞生。同时期长沙流行的小报以娱乐为定位,党政机关报以宣传党义为目标,《力报》则以传播、传承文化为宗旨,七七事变后,更以文化抗战为职志。1938年11月,因文夕大火,《力报》被迫停刊。1938年12月15日,长沙《力报》在邵阳复刊,后因与中共有关系而于1940年5月13日被第九战区司令部查封,在此之前,已有一部分人去桂林于1940年3月10日刊行了《力报》。此后,原力报人再一分为二:一部分人于1940年7月1日在衡阳出版《力报》,衡阳失守后曾一度到贵阳发行;另一部分人则于1943年6月10日在沅陵刊行《力报》,1945年11月迁回长沙。《力报》历经磨难,百折不回,但因为初期与复兴社的关系而导致它的价值被遮蔽,现有的研究成果很少。本文以1936.9.15至1945.8.15期间的在湖南境内出版的四份《力报》为研究对象,从文化抗战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力求回到历史情境之中,从报纸的发展变迁、报道、言论、副刊专刊及报人等具体层面切入,系统考察和分析它们是如何为抗战服务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的。本文首先考察、分析四份《力报》的来龙去脉,梳理彼此之间的关系,着重强调它们共同的宗旨——“文化抗战”。辗转流徙中,力报人都不曾放弃“力报”这块招牌并一贯坚持最初的宗旨,这缘于他们对新闻事业有着相似的认识并“以报人为终生职业”,更为重要的是对国家、民族同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因而对《力报》都付出了心血,因此,本文接着分析力报同人“以一支秃笔奋战在文化战线上”的精神、思想和践履,并对他们积极参与各救亡团体和身体力行募捐劳军给予肯定。报道和言论是报纸的两大支柱,本文第三和第四部分分析和论述四份《力报》前后相继记录抗战全程,彰显中国军民的协同精神并通过言论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华文化之认同,凝聚民族抗战精神。副刊则是报纸“发扬文化的园地”,本文最后分析各《力报》在纸张供应减少、印刷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开辟园地,让战时教育、抗战文艺、学术研究等得以传播,使这些文化力量发挥抗战作用。总之,四份《力报》是坚守在文化战线上的抗战尖兵,从报纸本身的发展规律看,它们既有进步性,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在加快,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即中小学留守生。留守生问题作为各地基础教育当中容易被忽视的盲点,实际上已经引
摘要:2005年1月,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与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反腐倡廉工作要走出以前的那种思维模式,将反腐倡廉工作推广到社会的各个
在和日本人的接触、交往中,从很多细节上发现他们所采取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与世界各国犬不相同的特点。作为外因人在短时间内,难以领会日本人表达的细微的含义。本文阐述了日
电影作品是语言与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有机结合和具体体现。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有很多,而文化的异同是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的重要因素。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入手,结合翻译
<正>罗素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不注意心理发展的节律和性质是教育上呆板无效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
目的:探究在对肺心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与三子养亲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
央视春晚是文化的展示平台和信息的传播渠道,毋庸置疑,它一直作为一道"文化盛宴"闻名海内外。由于文化的艺术表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一大批新词语在春晚的舞台上展现出来。这
概述世界发达国家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的演绎过程,剖析国外典型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特性。详细阐述我国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情况和国产化趋势。提出了技术
代建制是为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适应WTO国际规则而针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所做的一项改革,国务院2004年7月发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对非经营性政府
钢筋锈蚀是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锈蚀使钢筋的力学性能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发生退化,严重地降低了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作用。研究锈蚀钢筋和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