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边界及邻区地壳与地幔转换带结构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地区位于西太平洋俯冲带附近,该地区的浅层构造演化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都受到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影响。大量地震学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和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地区的地幔转换带存在停滞的太平洋俯冲板块,但是对于其具体形态及其对该地区浅层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还有较大争议。本研究利用“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在华北东北边界及其附近区域的一条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记录,采用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获得了该地区的地壳和地幔转换带间断面结构图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以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界,西北部的兴蒙造山带地壳较厚(~40km),东南部的燕山带、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台隆地壳明显较薄(30~35km)。这有可能反映研究区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地壳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伸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减薄。同时,研究区410-km和660-km间断面结构存在横向差异。经度122.5°以东的北黄海地区,410-km间断面有5~20km幅度的下沉,660-km间断面有5~15km幅度的抬升;该地区地幔转换带厚度相对全球平均偏薄10~20km,指示着该地区较热的上地幔底部温度环境。在北黄海以西119°~122°经度范围,地幔转换带厚度略高于全球平均,121°~122°之间,上地幔底部还出现双重界面,表明这一区域温度相对较低;经度118°以西,410-和660-km间断面结构及地幔转换带厚度基本正常。我们认为太平洋俯冲板块可能停滞在研究区119°~122°经度范围的地幔转换带中,但未延伸至118°以西;而俯冲板块在经度124°以东可能局部穿透了上地幔底部而进入下地幔,同时引起小尺度的地幔对流,导致北黄海地区下地幔物质的上涌。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太平洋板块俯冲动力学及其与上覆华北和东北大陆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深部观测依据。   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介绍地幔转换带的研究意义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第二章对P波接收函数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第三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资料来源、数据的预处理过程以及通过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获得的华北东北部及其邻区地壳和地幔转换带间断面结构图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西北太平洋俯冲板块在研究区域之下的地球深部动力学作用;最后一章为论文总结。
其他文献
在航天器活动的空间环境中,空间碎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空间环境要素,尤其是微小空间碎片,其数量巨大,航天器在轨道运行期间将不可避免的与之发生超高速碰撞,对航天器表面形成各种损
地震正演模拟(SeismicNumericalSimulationorSeismicNumericalModeling)是地震勘探和地震学的重要基础。地震数值模拟就是在假设地下介质结构模型和相应的地球物理参数的情况
电阻率是岩石最重要的属性之一,通过研究岩石在加卸载条件下电阻率的变化特征,探索岩石电阻率变化与应力的关系,对于研究地震、火山喷发和大型地质构造运动过程和机理以及监测预
学位
大抵来说,台湾原住民是宝岛台湾的最早居住者。同时,原住民的民族文化和祖灵信仰也是台湾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排湾族蛇图腾崇拜在木雕艺术中的呈现正是他们原
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是新生代地球上最力壮观的重大地质事传,其初始碰撞时间一直是国内外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古地磁学作为可以研究不同块体相对运动的学科在该问题上发挥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找到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和开发阶段提高采收率,都必须在井震的约束下,进行精细的储层分析。辽河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经进入一个高成熟的勘
乌尔禾地区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油田的开发,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亟需提高地层对比精度,建立全油藏范围内的统一分层。本论文针对乌尔禾地区侏罗系开展了系统
目前,裂缝型油气藏在我国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随着对地球介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裂缝型油气藏介质各向异性对地震波的传播有很大影响,逐步建立了与
大陆岩石圈力学强度的基本性质控制着岩石圈对长期载荷的响应,因此,其也控制着大陆板块的演化过程及空间构型,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岩石圈力学强度通常以有效弹性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