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原子的高激发态光谱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稀土元素高激发态的研究不仅是原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等领域的重要课题,而且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激光分离同位素、新型激光器的开发以及自电离无反转光放大等。Sm原子作为一种典型的稀土原子,因具有未填满的4f壳层,其原子结构很不稳定导致其光谱非常复杂,所以其高激发态的光谱和特性很值得研究。本文对Sm原子的束缚态和自电离态这两类高激发态的光谱和特性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实验研究。   对束缚态,采用自电离探测和直接光电离探测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当采用自电离探测方法时,我们固定第一束激光和第三束激光的波长,扫描第二束激光的波长。第一束激光的波长固定在4f66s2→4f66s6p共振跃迁处,第三束激光的波长固定在4f66s+→4f66p+或4f66s+→4f55d6s+共振跃迁附近,第二束激光的波长在400nm到700nm范围内扫描。当采用直接光电离探测方法时,第一束激光的波长固定在4f66s2→4f66s6p共振跃迁处,第二束激光的波长进行宽波段扫描,将处在4f66s6p态的Sm原子进一步激发到偶宇称高激发态上后再吸收一个同样波长的光子,以达到光电离探测的目的。我们不仅获得了这些高激发态的能级位置、强度、角动量等信息,而且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将同一能域的Rydberg态和价态区分开来。   对自电离态,采用三步孤立实激发(ICE)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自电离态属于4f66pnl或4f55d6snl(l=0,2)组态,它们是通过固定前两束激光的波长使原子在Rydberg态上布居,然后在4f66s+→4f66p+或4f66s+→4f55d6s+共振跃迁附近扫描第三束激光的波长得到的,按照不同的离子实跃迁可以对所得的自电离态进行分类。大多数情况下,自电离光谱呈现对称的Lorentz线形,通过Lorentz线形拟合,我们很容易地得到这些态的能级位置和宽度。另外,我们也研究了这些自电离态的组态相互作用、自电离速率等光谱特性。   总之,本工作系统研究了Sm原子的两类高激发态的光谱,并对它们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不仅确认了部分文献中已经报道的高激发态,而且还获得了大量新的高激发态。本文结果不仅大大丰富了Sm原子的光谱信息,而且还证实了ICE技术对Sm原子仍是适用的。我们期望本工作能对以后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利用先进的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包括选区电子衍射、明暗场形貌像、高分辨像、高角环形暗场像及模拟技术),对新型二元相变存储材料SixSb100-x(x=5,10,16,23)薄膜从非晶态到晶
从夸克层次上研究强子—强子相互作用是强作用物理的重要课题,是将QCD基本理论与实验上的可观测量联系起来的重要步骤。 自从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Gell-Mann提出物质组成的新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核心资源,如果能用纠缠态表象来描述量子纠缠,就可以使量子纠缠的阐述更为清晰,通过建立连续变量纠缠态表象就会给量子测量带来很大的便利。由于
由于嵌段共聚物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尺度的周期结构,无论在实验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两嵌段共聚物是理解嵌段共聚物相行为最简单的模型,它能够形成稳定的层状相、
光孤子是指经过长距离传输而保持形状、速度和幅度不变的光脉冲,光孤子行为已经成为目前光通信技术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之一。其产生机理是光脉冲在传播时,群速度色散引起的展宽效
单粒子横动量谱、椭圆流和两粒子Hanbury-Brown-Twiss(HBT)关联是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的三个重要末态可观测量。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碰撞产生的粒子发射源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因
对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行为研究一直是非线性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年来非线性波的传播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掌握非线性波的传播规律对了解一些生物现象有直接帮助
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物质之间的最基本的相互作用,目前为止,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写强相互作用最为成功的理论。因为现在还不能对非微
本文中,特种光纤是指光子晶体光纤和拉锥光纤两种。光子晶体光纤是一种将光子晶体结构引入到光纤中的而形成的新型光纤,其具有很多奇异的特性,如无截止波长的单模特性、可调的色
本论文主要研究声光相互作用和声表面波的理论及其应用,重点研究了多通道声光调制、全光纤声光调制、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和声表面波射频识别的理论和应用。构建了多通道全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