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植密度对铃叶系统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密植是通过塑造高光效冠层来增产增效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而铃叶系统数量及空间分布是影响棉花冠层结构的主体,合理密植有优化铃叶系统源库关系的潜力;铃叶系统是棉花产量形成及源库关系的基本单位。研究棉花种植密度对铃叶系统光合特性及源库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密植增产增效的生物学原理,可为棉花密植增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基于此目的本文研究了棉花铃叶系统光合与铃重、单叶光合、群体光合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棉株株距阐述了种植密度对棉花铃叶系统光合功能及铃重的影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光合特性及源库关系的影响,探寻了种植密度对棉花铃叶系统空间分布及铃叶系统光合速率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铃叶系统光合与主茎叶、果枝叶的单叶光合及棉株群体光合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铃叶系统光合与苞叶、棉铃光合的关系不明显;此外,与单叶光合和群体光合相比,铃叶系统光合与铃重的相关性更好。铃叶系统光合可为棉花的单叶光合和田间条件下群体光合研究建立桥梁,提供一个新的光合研究层次;铃叶系统光合可反映棉铃的生长发育状况。
  2.密植条件下弱化了果枝叶的光合能力,同化物优先供应棉铃发育,优化了铃叶系统光合功能;表现为:与主茎叶相比,果枝叶光合面积、比叶重、光合速率、光合贡献率、干物质积累均随密度增加迅速降低,但适当密植可提高铃叶系统光合速率,增加结铃性;表明果枝叶的弱化,是光合物质优先供应棉铃的生长发育,从而抑制了与其共同发育的果枝叶;铃叶系统内光合功能的优化是棉花对密植胁迫的一种权衡策略。
  3.适当密植可优化铃叶系统的空间配置,调节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率在整个生育期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群体光合速率较高且功能持续期长,有助于群体光合生产。同时,种植密度对棉株源库关系影响显著;表现为:主茎叶、果枝叶、叶枝叶、苞叶、铃表面积与种植密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中果枝叶和叶枝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下降幅度最快;适当密植增加了中后期棉株单位叶面积的载铃量,降低了果枝叶、叶枝叶和茎秆中干物质的分配比例,提高了棉铃的干物质分配比例;表明密植主要是弱化了果枝叶、叶枝叶的光合功能和物质供应,优化光合物质分配,优先供应棉铃生长发育,在单铃重不减的同时提高了单位面积总铃数。
  4.种植密度对棉铃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单株铃叶系统数目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内围铃比例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棉铃在空间上分布的差异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铃叶系统光合速率的空间异质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倒一果枝节位,适当密植可提高铃叶系统光合速率和增加铃叶系统光合占单株的比值,表明适当密植可改善铃叶系统光合的空间分布;且不同种植密度的铃叶系统光合占单株的比值均表现为随果枝节位自上而下不断降低,表明上部铃叶系统是棉株的光合中心。冠层上部铃叶系统光合对整株的贡献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适当密植可提高棉花群体成铃速度,且对冠层各部位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其他文献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以下简称PET)是一种基于核物理的、非侵入式的且能够在分子层面做到动态、定量和无创地评估被扫描活体内各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的功能影像研究工具。近些年来,PE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在PET系统中,闪烁脉冲的采样方法直接决定了采样数据的质量。传统的闪烁脉冲数据获取方法大多采
学位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这类没有创伤的治疗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识和接受, HIFU用作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可,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质,保守性手术无法完全去除病灶,HIFU 治疗后仍有复发风险,这就为子宫腺肌病患者HIFU术后的慢病管理提出了挑战。子宫腺肌病需要综合的治疗管理,不仅包括疾病本身,
随着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铅离子(Pb2+)是有毒重金属离子,它的非生物降解特性使得其在生态环境中不断地聚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铅离子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大型仪器进行检测,但是随着传感器领域的学者不断探索,使得铅离子检测正朝着快速简便、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易操作、免标记、能用于户外实时检测的便携式铅离子生物传感器是非常
学位
2017年全球茶叶产量568.6万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茶叶产量255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44.8%。茶叶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残余物,但这些残余物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检测发现,茶叶加工残余物(简称茶渣)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因此可以将其提取出来用于动物饲料和食品原料,也可以将其水解成氨基酸或肽用于其他用途。不过,茶渣蛋白质的溶解度较低,开发利用茶渣蛋白质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提取的蛋白质含量
学位
核桃粕是核桃经过挤压出油后的副产品,数量巨大,大多数核桃粕都被用来喂养动物或被直接丢弃.核桃粕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然而,目前对核桃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碱法提取核桃蛋白上.这种传统方法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加工工艺也不适应于未来工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来克服这些缺点意义重大.  本研究的目的是:(1)优化扫频超声辅助碱提核桃蛋白技术,同时与传统碱提技术相对比,评价超声处理对核桃蛋白性能的
食用菌中的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2,可用于缓解维生素D缺乏现状,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建立了食用菌中维生素D2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探究了不同紫外线、不同部位对食用菌中维生素D2及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并结合气调、冷藏保鲜手段,探究了双孢蘑菇中维生素D2及麦角甾醇贮藏期内的变化规律.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食用菌中维生素D2的测定方法,优化后的仪器条件如下:
学位
肌原纤维蛋白在肌肉蛋白含量中占比最高,因此决定着肌肉制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感官品质,直接影响肌肉制品的加工适性和贮藏期。蛋白改性修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磷酸化修饰被证实是一种可靠地蛋白功能改善方法。没食子酸和绿原酸是一种天然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多作用,如抗氧化、消炎等,由于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与蛋白结合,改变蛋白结构进而影响蛋白功能特性,因而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很好地前景。为给多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水稻年种植面积1.5亿hm2。我国水稻栽培面积0.3亿hm2,其中50%种植杂交水稻,每年需制种15万hm2左右。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为提高异交结实率,往往需要喷施激素和割叶。大量喷施激素,既增加成本高,又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加重了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割叶既增加劳动力又耗费时间,还对植株造成损伤。因此筛选出对激素高敏感性的种质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从而为
学位
营养液作用于植株根系养分环境,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发育,是LED植物工厂中脱毒原原种生产的关键核心之一。营养液管理要考虑配方、浓度和栽培等因素,由于马铃薯植株在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所以应根据各时期的养分需求进行不同营养液的浇灌。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提高脱毒原原种繁育是提高马铃薯生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马铃薯‘转心乌’为试验材料,采用蛭石为栽培基质,移栽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在不同时期
学位
倒伏是限制水稻产量的因素之一,故而挖掘抗倒伏优异等位基因是栽培稻发展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研究旨在进行茎形态组分与抗倒伏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了水稻茎部形态结构以及其与抗倒伏的关系。实验材料共计521份,其中401份来自中国,120份来自越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来自中国和越南不同地区的521个品种被广泛用作育种的亲本。所有材料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南京)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