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格局分析及变化预测——以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o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展,市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边缘不断扩张,北京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异常明显。西红门镇位于北京城市中心区西南部,大兴区北部,处于北京城市中心区与大兴新城之间。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红门镇社会经济发展也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引起土地利用格局的剧烈变化。  本文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西红门镇土地利用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西红门镇2003年、2006年及2010年三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西红门镇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空间布局,采用GIS技术和马尔柯夫链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西红门镇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了西红门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和主要规律。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西红门镇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计算西红门镇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和威弗.托马斯系数分析了西红门镇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组合结构。通过景观生态学中的分维数和分离度计算分析了西红门镇的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特点。研究表明:西红门镇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多样,土地利用格局比较分散。城乡建设用地、林地和园地分布比较集中,西红门镇各村多为1~2种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林地。  (2)利用GIS技术和马尔柯夫链模型相结合,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西红门镇各时期不同功能用地直接的相互转换。研究西红门镇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征主要采用了西红门镇的土地利用动态指数、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等指标。研究还选取了斑块(patch)数、斑块平均面积、景观分离度、景观破碎度以及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这7年内西红门镇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是西红门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中最为活跃和重要的两种类型。2003~2006年三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都比较大,其中耕地其面积和结构比重持续下降,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扩展的主要来源。2006年之后,西红门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开始进入内部调整阶段,耕地的减少速度趋于平缓,建设用地面积减少。耕地快速衰减和土地利用的“超常膨胀”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西红门镇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已渐趋合理。  (3)西红门镇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在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利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西红门镇未来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西红门镇的土地利用格局在未来的几年内不断调整,建设用地的面积仍会不断增加,农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到2014年西红门镇的城乡建设用地占地面积达到57.57%,到2018年增加到59.48%,而耕地面积到2018年减少到341.57公顷,仅占全区用地面积的11.19%。要加强对西红门镇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青海湖流域人工治沙措施的防风固沙效益。从防风固沙效果、植被恢复及地貌类型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治沙措施的功能效果,研究的内容、结果和
土壤侵蚀是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内的生态退化及水质污染等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公路建设通过扰动自然环境进而改变降雨产流过程,从而剧烈增加流域内土
煤层气地面集输巡检动态应急决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建立适合山区道路最优化路径算法的基础上对煤层气田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决策,并建立多目标抢险救灾规划模型,这里包括了两个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大中型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缓解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学者越来越关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口的流动,促使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2011年12
[花卉写生]2003 45×53㎝镜片水墨[花卉写生]2003 45×53㎝镜片水墨边平山作品 [Flowers and Paintings] 2003 45 × 53㎝ Lens Ink [Flowers and Sketches] 2003 45 × 53
期刊
乌兰木伦剖面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层位记录了末次间冰期末期至末次冰期前期由湖沼相与沙丘砂构成的11个沉积旋回。通过粒度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层段的沉积物以细砂为
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是揭示土壤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鞘翅目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空间格局,并分析环境因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