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年来出现许多严重的肉制食品掺假的问题,如“老鼠肉、狐狸肉、水貂肉冒充羊肉”、“羊肉卷添加猪肉鸭肉”等。这些掺假行为严重地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危害了消费者身体健康,也侵犯了部分消费者的民族宗教信仰。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并对市场上的肉制产品进行了规范管理,而我国对动物肉源性成分进行检测鉴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还有待完善。因此,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用于肉类及其制品的检测,有利于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目前,检测动物肉源性成分的方法中最普遍使用的是基于核酸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但是对于某些混合肉制品,普通PCR难以满足定量需求,而实时荧光定量PCR所使用的试剂和仪器成本又较高,且这两种检测方法很难进行现场检测,同时还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从而导致上述检测方法难以实现普及推广。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日本荣研株式会社于2000年提出来的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能高效、快速、特异地扩增靶序列,并且在加入钙黄绿素荧光指示剂以后,反应结果直接可以通过肉眼观测颜色的改变而进行判断。由于LAMP技术具有上述优点,且不需要昂贵的试剂和设备,利于在一些基层单位及商场质检部门推广和应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转基因食品等各种快速检测当中,但是目前在动物肉源性食品成分的鉴定方面却鲜有报道。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将建立用于鉴定动物肉源性食品成分的快速、简便的LAMP方法。本研究针对猪ND1基因、狐狸cytb基因、大鼠和鸡D-loop区以及鸭COX3基因等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上述各物种特异扩增的LAMP反应体系,并进行了模拟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对引物特异性良好,可以特异性识别各肉源性成分;猪、狐狸、大鼠、鸡和鸭的各引物的灵敏度分别可达到500fg、500fg、50fg、5pg和50fg,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检出自制掺假率为0.01%的模拟样品和用各种热处理方式处理过的生鲜肉;猪源性成分LAMP检测方法与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方法(SN/T2051-2008)相比,结果一致性达到了97.6%,说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完全适用于肉类商品的鉴定。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肉类产品行业快速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