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丰山铜矿铜及伴生金银回收率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工业矿床有向贫、细、杂转移的趋势。因此,对浮选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山铜矿属矽卡岩型铜矿床,矿石中除富含铜外,尚伴有钼、金、银、硫等可供综合回收。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等;金银矿物为自然金、金银矿、自然银、碲银矿、碲金银矿等。金银矿物嵌布较为复杂,其特点:一是金银矿物在脉石矿物中呈不均匀星点状分布;二是金银矿物与黄铜矿、斑铜矿紧密共生。现场采用一粗二扫三精、粗精矿再磨单独处理铜硫分离流程。在原矿含铜0.9%、金0.2~0.4g/t、银7~10g/t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含铜20.47%、金5.16g/t、银162.27g/t,铜回收率85.26%,硫精矿品位36.5%,实际金回收率54%、银回收率57%的结果。本研究试图在现有选别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将金、银的回收率进一步提高。在对原矿进行矿物组成、物相分析、金属矿物嵌布特征、粒度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混合浮选,优先浮选等方法,分别对石灰用量、调整剂用量、原矿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以及闭路流程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证明:通过调整现场现有工艺流程有关参数,采用混合浮选流程,可使铜的回收率达到85%~88%,金的回收率达到75%左右,银的回收率达到72%左右。综合矿样(A)在原矿磨矿细度65%-0.074mm的条件下,可使铜的回收率达93.58%,金的回收率达82.09%,银的回收率达76.81%,硫的回收率达69.41%。对于B矿样,在磨矿细度为70%-0.074mm时,铜的回收率为92.72%~94.64%,金的回收率63.02%,银的回收率65.76%~67.34%,表明采用混合浮选流程是成功的。论文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黄铜矿和黄铁矿与黄药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黄药的形成是导致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疏水实体,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还有其它疏水物质生成。黄铁矿在石灰介质中腐蚀电化学研究表明,石灰体系对矿物的溶解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捕收剂的加入对黄铁矿表面的反应没有明显影响,矿物不可浮。利用密度泛函以及从头算法,对黄铁矿表面电子结构以及浮选电化学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进行了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对于本征黄铁矿表面来说,电子由黄药向黄铁矿表面转移,黄药将会在其表面发生吸附。对于S空位的黄铁矿(100)来说,由于表面导带与价带交叠,矿物表面具有较高的电子和空穴浓度,在适当条件下表面可与捕收剂强烈作用。对于Fe空位的黄铁矿表面来说,由于表面费米能级较高,因此捕收剂难于在矿物表面发生电子传递。石灰与黄铁矿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CaOH~+和OH~-两种离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能力都强,因此石灰作为调整剂时,黄铁矿会受到抑制。
其他文献
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中,铲运机由于其具有出矿效率高、机动灵活、多用性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各个矿山在铲运机选型上都会考虑到其采矿结构参数、一次崩矿量、产量和经济
居民低碳行为-认知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行为-认知分离却是困扰低碳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论文构建"空间-行为/认知"分析框架,采用2018年郑州市大规模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数据,运用专家打分法从居家用能、日常出行与生活消费3个方面测算1485户家庭的低碳行为、认知水平,使用彩色编码法从行为-认知偏差视角将低碳行为分为绿色型、被迫型、易感型、红色型,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加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带来了新的要求.
煤岩体结构中原生节理裂隙普遍发育,这对布置其中的巷道安全稳定性影响显著。工程实践证明,锚杆支护对节理煤岩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目前国内外对节理煤岩体巷道的锚杆支护技术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火灾安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对于具有窗口射流火焰的建筑物外立面火灾,因其极易蔓延到相邻楼层或建筑,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建筑外立
通过近十多年来,陕北榆神东矿区沙基型浅埋煤层开采对水资源和环境影响的研究表明,神北区沙基型浅埋煤层开采会直接波及萨拉乌苏组含水层,造成土地和地表沉陷损害、地下潜水水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矿产资源的高消费阶段,特别是近几年矿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矿山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柱的安全回采是我国金属矿山面临的紧迫问
本课题以表面粗糙度、切削力、刀具磨损和切屑形态作为评价钛合金切削性能的指标,通过表面粗糙度、切削力、刀具磨损和切屑形态,研究切削参数对钛合金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并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也是煤矿事故频发的国家。瓦斯事故在煤矿事故中所占比例最大、防治最难。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事故的防治难度也逐渐增大,重大瓦斯事故尚未得到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是全国重要的产煤基地,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高强度开采下对地表破坏很大,但在该区域开展的地表移动规律研究较少,且缺少对整个区域内已获得的地表移动规律进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