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和TiS<'+>与H<,2>S气相动力学反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u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在工业催化和生物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领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工业催化方面,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活性高,在很多方面被用做多用途的催化剂;而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反应活性低、不容易中毒的高选择性[52],被用作高选择性催化剂。同时,过渡金属硫化物在生物化学上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因为不同的金属硫化物在一些金属酶罩面形成了活性中心。实际上,“过渡金属化学”一直是实验和理论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   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B3LXP)和偶合簇方法(CCSD(T))方法并选用合适的基组研究了气相中(1∑+)基态、(3Ф)激发态ScO+和(2△)基态、(4П)激发态TiS+与小分子H2S的反应。通过计算找出反应中各物种(包括过渡态)的优化构型,能量、光谱数据和轨道的有关信息,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获得的动力学与热力学方面的数据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了量子化学从头算理论、密度泛函理论及过渡金属化学计算。第二章简要介绍了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第三章介绍了(1∑+)基态、(3Ф)激发态ScO+和H2S反应的理论研究。第四章介绍了(2△)基态、(4П)激发态TiS+和H2S反应的理论研究。   在第三章中,我们选取(1Σ+)基态、(3Ф)激发态ScO+和H2S的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可能的脱氢反应(ScO+H2S→ScOS++H2)和O/S交换反应(ScO++H2S→ScS++H2O)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1Σ+)基态、(3Ф)激发态反应物ScO+与H2S络合形成中间体1IM1和3IM1。基态脱氢反应机理是中间体1IM1中的两个H原子分步从S原子转移到Sc原子上,结合成H2分子解离得到相同的脱氢产物(1A)ScOS+,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热为16.12 Kcal/mol;我们找到了第一个H原子转移的三条通道(Path1a,Path1b和Path1c),第二个H原子转移的两条通道(Path1a’和Path1b’),第一个H原子转移的通道Path1c为决速步骤,反应活化能为43.18 Kcal/mol。对于激发态脱氢反应中我们找到了二条通道(Path3a和Path3b),得到相同的激发态脱氢产物(3A")ScOS+,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26.38 Kcal/mol;Path3a的机理是两个H原子通过协同作用同时转移到Sc原子上,该通道能量最低,活化能为-14.60Kcal/mol,是自发反应;激发态通道Path3b的机理与基态Path1b相似,他们的势能面发生交叉,但由于Path3b和Path1b不在能量最低的通道上,所以对于(1∑+)基态、(3Ф)激发态ScO+和H2S的脱氢反应发生势能面交叉的可能性很小。对于(1∑+)基态、(3Ф)激发态ScO+和H2S的O/S交换反应,其机理是H2S中两个H原子分步从S原子转移到O原子上,结合成H2O解离得到相同的O/S交换产物(1∑+)基态、(3Ф)激发态SoS+,反应热分别为6.61和-26.56Kcal/mol,活化能分别是6.61和-14.40 Kcal/mol,都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在第四章中,我们选取(2△)基态、(4П)激发态TiS+和H2S的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可能的脱氢反应(TiS++H2S→TiS2++H2)进行了计算研究,我们发现基态、激发态脱氢反应为两步反应机理。基态脱氢反应有两条通道(Path2a和Path2b),2IM1中的两个H原子分步从S1原子转移到Ti原子上分别生成两种脱氢产物(三元环结构的(2A)TiS2+(a)和V型结构的(2A)TiS2+,反应热分别为-5.7和-1.3Kcal/mol,都是放热反应,活化能分别为8.5和5.1 Kcal/mol,活化能都很小,反应可以自发进行。激发态反应中我们找到一条脱氢通道Path4,4IM1中的第一个H原子先从S1原子转移到S2原子上,形成中间体4IM4,4IM4中的两个H原子再通过协同转移机理转移到Ti原子上结合成H2解离得到脱氢产物,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热为-14.5 Kcal/mol,活化能为-4.4 Kcal/mol,是自发反应,激发态反应与基态相似的机理经反复计算没有找到。
其他文献
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以锂藻土Laporute作为交联剂,单体在Laponite分散液中原位聚合,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纳米复合水凝胶(nanocompostie hydrogel,NC gel)。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
学位
本文对两种药用值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涵义,及其来源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利用传统的分离技术,从采自海南的药用植物Calotropis gigantea中分离得到了7个
纳米半导体材料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再次成为了研究热点,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特别是半导体纳米线等,在某些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半导体材料有独特的光、声、电、热性能,在多个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在本学位论文中,我们选取了多种半导体纳米材料,分别考察了他们的合成,生长机理和光解水性能,并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未来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在本文的第二章中我们以氯化镉,硫或者硒单质为前
考古学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反映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存,也包括与人类活动有过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自然遗存。古代人的活动会对
本论文基于多吡啶桥联配体中的N原子同Au、Ag等金属的配位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的方法,制备了四种新型纳米金、银多层膜,并初步研究了其电催化性
纳米材料因具独特的光、电、磁和化学性质,在磁记录、电子元件、生物医学、生物传感器等诸多重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聚苯乙烯
学校既是培育、创造、传播知识的基地,又是培养、塑造高素质人才的摇篮。21世纪的社会主义学校,理应是信息时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据地和辐射源,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杯芳烃作为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分子,其在分子识别,模拟酶催化,自组装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特别是手性杯芳烃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和兴趣。  
纳米材料由于其不同于块体材料的特殊性质而受到广泛研究,其中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如Fe2O3,Co3O4, NiO和ZnO等在能源的存储和转化方面有着众多的优势和极具潜质的应用价值,如何控制它们的合成以及利用它们在能源存储和转化方面的优势变得尤为重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在能量的存储与转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目前的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作为新一代的可充电锂电池不仅要能满足目前的电子消费品,更重要的是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