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环境噪声预测模式的研究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zl5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铁路环境噪声影响评价中,所采用的预测模式主要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铁计[2010]44号)中给定的预测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以轮轨噪声源为主的常速铁路噪声源特性建立。但对于高速铁路因其噪声源特性与常速铁路区别较大,若仍延用原有的预测模式预测高速铁路环境噪声影响,将存在较大误差,已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需要。本文在对国内外铁路环境噪声标准及预测模式研究分析基础上,对我国高速铁路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提出研究建议:距离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高于地面1.2m处,昼间等效声级不应高于70dB(A),夜间等效声级不应高于65dB(A),相对于目前用于评价常速铁路噪声的排放标准,夜间限值降低了5dB(A)。本文基于我国京浸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现场环境噪声试验研究结果,给出了我国高速列车运行条件下的噪声源强、各主要噪声源的贡献量及声源频率特性和声场分布特性;明确我国高速铁路噪声源主要由车辆下部的轮轨噪声、车辆中部空气动力噪声和车辆上部的集电系统噪声组成;建立了等效声源模型及其A声级和1/3倍频程声压级源强;将轮轨噪声源和空气动力噪声源简化为有限长系列偶极子点声源组成的线声源,集电系统噪声源视为无指向性的点声源。依据声波辐射原理,推导了各主要声源在半自由场空间、设有声屏障和建筑群条件下的声辐射计算公式;建立了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高速铁路环境噪声预测模式。通过现场实际测量数据验证,该预测模式预测精度在3.9dB(A)范围内。本文还应用所建立的噪声预测模式,以某拟建高速铁路工程为例,给出了环境噪声预测评价、声屏障合理设置和建筑物合理布局论证的应用案例;并针对我国高速铁路环境噪声影响较大的现状,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动车组噪声源控制、增高桥梁防护墙高度、优化设计声屏障结构和材料的技术方案。研究成果为准确预测我国高速铁路环境噪声影响及优化噪声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的创新内容主要体现在: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铁路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各主要噪声源特性,建立了高速铁路环境噪声预测等效声源模型;给出了适用于我国高速铁路环境噪声预测模式和各项计算参数;确定了各主要声源源强及对应等效声源模型的对应位置;预测模式中增加了建筑物内声衰减计算公式和建筑物表面反射声影响及轨道结构修正值。上述创新内容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环境噪声预测精度。
其他文献
我院自1996年10月~2000年2月,对52例四肢长骨骨折行小切口手术切开,直视下使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月8日,省自然资源厅召开第二十九次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小川主持学习会。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
12月2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第三十次(扩大)学习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一次专题研讨会议,就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履行
概述了化妆品中着色剂的种类、安全风险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对准用着色剂的规定,介绍目前检测标准和文献方法所涵盖的准用着色剂范围,综述了液相色谱、液相色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干预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和铁路货运重载运输技术的提高,对列车性能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作为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最重要部件之一,列车车轮的设计十分复杂,涉及到轮轨几何
A novel oxamide-bridged trimeric tetranuclear complex 1 incorporating a macro- cyclic oxamide of formula {[(CuL)3Mn](ClO4)2}3 (macrocyclic oxamide L = 2,3-dioxo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特殊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它呈现出三个不同点:其一,学科课程有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学科融合,需要多学科教师组团指导。其二,学科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其节能性和便捷性等特点成为大城市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控制算法是保证其安全、高效、节能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其自动化水平的核心保障。
Two new compounds containing triarylamine and benzoic hydrazide units, 4-[N,N-di(4-toyl)amino]benzaldehyde-N-(4-ethoxylphenyl)-formyl hydrazone 3a and 4-[N,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