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D824作为pan-FGFR抑制剂体内外克服FGFR1突变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的一个亚家族,主要包括FGFR1、2、3、4等4种亚型。FGFR1-4在部分实体瘤和血液瘤中表现出异常激活并激活下游信号,促进细胞的恶性增殖、迁移和侵袭,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尽管多种FGFR抑制剂对FGFR1异常激活的肿瘤患者有效,但FGFR1突变耐药成为新的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尤其是以守门员位点V561为主的突变耐药。到目前为止,对FGFR1突变耐药有效的二代抑制剂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尚无批准上市的药物。本论文拟系统研究本团队先前开发的、目前处于NDA阶段的1.1类新药GZD824作为pan-FGFR抑制剂体内外克服FGFR1-V561M等突变耐药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该类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方法:本论文首先采用基于FRET的Z’-LYTETM方法对GZD824进行体外激酶活性测试;然后使用电穿孔转染法对Ba/F3细胞进行TEL-FGFR1质粒转染,构建并得到了一系列稳定表达FGFR1野生型及突变型的Ba/F3工具细胞;进而在Ba/F3稳定细胞株等模型上考察GZD824体外抗增殖活性,使用分子对接、CETSA、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流式细胞术等研究GZD824抗增殖及克服耐药的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考察GZD824体内抗肿瘤增殖作用,并用Ki-67,TUNEL染色法等研究GZD824对肿瘤组织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在激酶水平,GZD824对FGFR1/2/3/4激酶活性分别为4.14±0.96、2.77±0.082、8.10±0.15和30.27±21.66 n M;在细胞水平,GZD824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不同活化机制的FGFR异常激活癌细胞,并能有效克服FGFR1 V561M/F、K656N/E突变耐药,对Ba/F3-FGFR1-V561M、Ba/F3-FGFR1-V561F门卫突变细胞IC50分别为55±3.7、12±0.5 n M。通过对其作用机制探讨发现,GZD824以II型抑制剂的结合模式与FGFR1蛋白结合口袋稳定结合,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FGFR1及其下游关键信号通路的激活,并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GZD824还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Ba/F3工具细胞中FGFR1蛋白。在动物水平,GZD824能抑制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并抑制肿瘤组织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凋亡发生。结论: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药理学实验证明GZD824作为一个pan-FGFR抑制剂可体内外克服FGFR1-V561M/F等突变耐药,为进一步拓宽GZD824在临床试验中的适应症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绿豆芽是我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芽苗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绿豆芽生产呈现出规模化、工厂化的趋势,但也导致占总产量5%以上的绿豆芽出现软腐现象并难以控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食品安全隐患。为解决长期困扰绿豆芽产业的难题,本文对引起绿豆芽软腐现象的原因、机理及防治方法展开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分离和鉴定软腐绿豆芽中的细菌,筛选出与软腐现象相关联的关键病原菌,并探讨其生理生化特性和致病机理。同时,根据所选病
学位
学位
学位
蛇毒是毒蛇从毒腺中分泌出来的富含蛋白质及多肽的液体,其中蛋白质及多肽约占毒液干重的90~95%。现代药理学表明,蛇毒在细胞凋亡、神经传递、止血和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高活力、高靶向专一性等特点。据统计,从蛇毒中开发新药的概率是人工合成化合物的1000倍以上,其高成药性的优势导致蛇毒成为了近年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蛇毒中毒素蛋白质及多肽种类多样、含量差异大以及存在大量的翻
【背景】房颤(AF)是临床上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室上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血栓栓塞事件是AF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尤为明显。根据CHA2DS2—VASC积分和HAS—BLED评分,年龄为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华法林是AF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现有的大多数大型临床研究并未纳入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龄老人,
学位
近年来,整体色谱材料在药物的分析、检测、筛选与研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体色谱柱(下称整体柱)具有制备简易、背压低、酸碱耐受度高等优点。其中,仿生磷脂膜整体柱可模拟细胞膜的环境,被广泛用于预测药物容积分布、模拟药物膜相互作用、富集特异性蛋白,因此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市场上仅有美国的Regis公司实现了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s,PC)色谱柱的商品化,其他与生理密
学位
酯交换是食用油脂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sn-1,3特异性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油脂进行酯交换反应,具有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在理想的sn-1,3位特异性脂肪酶催化油脂进行改性过程中,sn-2位的脂肪酸组成理论上保持不变。然而在实际催化过程中,酯交换产物的sn-2位的脂肪酸由于酰基迁移会发生变化,影响了酶法催化改性的特异性,也直接影响了终产品的理化和营养特性。近年来,利用脂肪酶位置选择特异性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