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遥感和清查数据的中国森林碳收支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截止到2008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其面积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5%。很多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起着碳汇作用,但是碳汇的大小和空间分布,以及碳收支变化的影响机制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森林碳汇强度(源或汇)受历史干扰(火灾、砍伐、林龄效应等)和非干扰(气候变化、C02浓度、氮沉降等)因子的影响。因此,在模拟研究森林碳收支的时空演变特征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子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结合森林清查资料、遥感数据和InTEC模型(an Integrated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model)研究中国森林碳收支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减少中国森林碳循环研究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研究目的,本文首先利用全国七次森林清查资料和实测数据改进的生物量与蓄积量转换参数估算中国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地区森林面积和碳密度对碳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森林树高遥感数据和实测数据绘制全国森林年龄图的方法,并生成数据作为InTEC模型的输入;最后根据实测数据,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林龄的关系,改进InTEC模型,利用森林年龄、参考年NPP、气象、CO2浓度、氮沉降等数据驱动InTEC模型,在以森林通量观测数据和森林清查估算结果验证模型结果的基础上,模拟1901-2012年中国森林碳收支的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因子的贡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森林碳储量从1973-1976年的4.93 Pg C增加到2004-2008年的8.12 PgC,其中林分和其他森林类型分别积累2.13 PgC和1.06 PgC。林分碳储量增加了 51.8%,1973-2008年林分总体表现为碳汇(0.07 Pg C yr-1),主要归因于森林面积的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森林碳储量均呈上升趋势。在人口稠密的中南和华东地区,林分碳密度的增长是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在人口较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森林面积的增加是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999-2008年林分碳储量在所有地区均呈增加趋势,林分是一个较强的碳汇,平均每年以积累0.17 PgC的速率递增。在所有的森林清查中,与其所占的面积相比,我国成熟林的碳密度和碳储量比重较大。目前我国有67%的森林处于中幼龄阶段,随着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我国森林将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2)利用遥感森林树高和实测数据获得的林龄和树高关系估算的森林年龄在省区尺度上与森林清查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不同区域两者的决定系数及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87和4年,林龄偏差介于2-8年之间。31个省市的R2和RMSE分别为0.53和12年。占全国森林面积86.7%的省市的林龄估算偏差小于10年,并具有相似的林龄结构。在样地尺度上,6个省县的估算值和森林样地实测值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和RMSE分别介于0.16-0.32和11-21年之间(P<0.01)。根据林龄遥感估算结果分析发现,我国森林年龄的空间异质性较大,华东和中南地区森林年龄普遍低于40年;林龄大于120年的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北山区和西南亚高山地区,占森林总面积的4.7%;西藏东南部、新疆、黑龙江北部、云南、内蒙古东北部和贵州南部地区的林龄集中在60-120年之间。我国森林平均年龄为43年,标准差为16年。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平均林龄分别为51年、46年、32年、26年、59年和52年。(3)通过与通量观测和森林清查比较表明,改进的InTE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站点水平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R2=0.75,RMSE=50 g C m-2 yr-,n=37)和区域尺度森林碳收支(R2 = 0.43,RMSE=2.98 Tg C yr-1,n=168)(P<0.01)。1901-2012年我国森林碳收支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森林植被碳收支的变化和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变化相似,但土壤碳收支的变化落后于植被。20世纪前20年碳汇大约稳定在46 Tg C yr-1;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碳源和碳汇波动较大,表现为弱碳汇;20世纪80年代后碳汇功能稳步增强,1982-2012年平均为186.9TgCyr-1,其中68%分布在植被中,32%分布在土壤中。1999-2008年全国森林碳汇可以抵消同期能源消耗和工业过程CO2排放的12.5%。在空间上,森林碳收支的分布与森林年龄有着很好的一致性。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森林碳汇从华北和东北地区向华东、西南和中南地区扩张,西北地区碳汇有减弱趋势,到2000-2012年我国森林碳汇普遍增强,大兴安岭北部、长白山和西南地区的碳汇可达300gCm-2yr-1,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碳汇基本在50gCm-2 yr-1以上,全国森林碳汇总量为239.3 Tg C yr-1。(4)在1901-2012年,不考虑干扰因子的作用,我国森林碳汇减少25.0 TgC yr-1;不考虑非干扰因子的作用,碳汇减少41.8 TgCyr-1。干扰因子和非干扰因子对碳收支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年代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干扰和非干扰因子在大多数年代均对森林碳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在2000-2012年对碳汇的贡献最大,分别为101.3 Tg C yr-1和90.2 Tg C yr-1。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在20世纪的前50年和80年代后干扰因子的作用大于非干扰因子;东北和中南地区非干扰因子的作用基本大于干扰因子,但在东北地区忽略干扰因子的作用,碳汇高估现象严重(36.9%);西北地区干扰因子对碳汇的贡献占主导作用。在单个非干扰因子中,C02浓度和氮沉降能够增强碳汇,而气候变化对NBP的影响年际间波动比较大,总体表现为碳源。他们对森林碳汇的贡献分别为21.4、15.4和-13.3 TgC yr-1,而干扰因子对森林碳汇的贡献是25.0 Tg C yr-1。干扰因子在大部分地区对森林碳收支的贡献大于单个非干扰因子,而在中南地区CO2浓度和氮沉降对森林碳汇的贡献大于干扰因子。
其他文献
2月20日,俄罗斯驻叙利亚冲突各方调解中心发表声明说,俄空天军苏-24战机当天对叙利亚伊德利卜冲突降级区内的武装分子实施了打击。该声明说,当天武装分子对叙政府军进行了数次大
报纸
着眼于新时期高校鲜明的时代特点,高校工会应当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工作改革。文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凝聚改革正能量,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适时站出来,提高教职工
近年来,贵金属纳米材料在光学、电学、催化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性能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形状和尺寸紧密相关。其中一维贵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性质关系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一维单贵金属纳米材料对比,一维的双贵金属纳米材料由于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不同晶格常数引起的几何效应,往往表现出更优越的催化性能。基于一维贵金属纳米材料在光电磁和催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
云南省禄劝县是优良地方品种撒坝猪的原产地,撒坝猪是禄劝人民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培育出来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与外地优良品种猪杂交优势明显等
在当今社会,人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因此,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知识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必备素质.在初中数学中增加统计、概率的内容,是初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初中数学含
为满足新一代机载航电系统的综合化发展需求,航电数据处理接口模块对外提供高性能处理和高带宽的通信性能。文章提出一种基于PCI-E内部交换的多接口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处理器
文章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博弈现象,从中总结出360度绩效考核应用的缺陷,提出完善措施。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物的设计与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交互关系,过度的艺术表现将会对书籍的阅读制造来自于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表现而言,人机工程学为人在阅读过程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省份,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其生存状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80多家民营企业的调研,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民营企业陷入困
“党工共建”如何在“共建”的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工共建”的作用?山东诸城市在“党工共建”工作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该市通过落实“党工共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