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花的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栗花(Chestnut flower)中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物质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不但具有治疗泻痢、便血、日久赤白痢疾、大肠下血、瘰疬、小几消化不良及腹泻等功效,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板栗花分为雄花和雌花,为了提高板栗的产量,常常需要疏除雄花,疏除的花大多被作为废物丢弃,浪费了资源。为实现板栗花深度开发利用,本研究对板栗花中黄酮类化合物、芳香性物质进行了提取与分析;以板栗花为原料探索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板栗花芳香性物质制备空气清新剂的工艺,并对板栗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实现了板栗花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为全面、环保地开发利用板栗花,实现经济价值利润最大化提供了实验依据与理论基础。论文共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如下:1)板栗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首先用显色反应对板栗花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板栗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品的到标准曲线:y=11.86x+0.015,R=0.9955,y为吸光值,x为稀释后溶液中芦丁的浓度(mg·mL-)。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溶剂浸提法从板栗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板栗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水浴温度为70。C,液料比25,乙醇浓度为50%,浸提3 h。最佳工艺条件下,粗黄酮得率可达3.9%。2)板栗花香气成分的提取、鉴定及应用以纯水为溶剂,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从板栗花中提取芳香性物质,同时利用吹扫捕集技术直接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板栗花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结果表明:板栗花芳香性物质中含有28种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有10种,醇类化合物有4种,醛类化合物有9种;醇类、醛类、酯类化合物是挥发性成分的主体,也是板栗花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芳樟醇的含量为0.06 mg/g,壬醛的含量为0.05mg/g、苯乙酮的含量为0.0057 mg/g。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从板栗花中提取芳香性物质,并使其与蒸馏水直接混合制备清新剂。实验表明,以晚期板栗花为原料,在蒸汽压力为0.04 Mpa,蒸馏时间2.5h,液固比为6的条件下效果最好。3)板栗花提取物的抑菌性以蒸馏板栗花所产生的蒸馏釜底液作为实验样品,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板栗花蒸馏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于同一种菌,鲜板栗花釜底液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干板栗花,但二者的混合液抑菌效果最好。板栗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随着提取物浓度的降低.杀菌效果也逐步下降。其中.釜底液浓度为15%时对大肠杆菌仍有抑制作用,而此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不太明显,对枯草杆菌已经没有抑制能力。
其他文献
随机抽取广西、山东、云南三省 90 0名高中复读生 ,进行SCL - 90测试 ,结果表明 :4 0 39%的高中复读生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心理问题 ,12 .5 1%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
目的:采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electrophoresis,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比较对紫杉醇(paclitaxel, T)联合顺铂(cisplatin, P)新辅助化疗作用敏感的宫颈癌组织化疗
深地能源工程多场耦合效应数值模拟面临的主要难题有深部岩体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复杂的赋存环境、以及围岩-结构尺寸相差悬殊的计算瓶颈。针对深地能源工程井筒结构独特的细
在三次采油方法中,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驱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三次采油方式,然而制约表面活性剂驱油最主要的因素是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驱油剂配方的筛选。本文
俄国小说家弗拉基米亚·纳博科夫的杰出代表作《洛丽塔》于1955年和1958年先后在法国和美国出版。出版之初,因其乱伦和恋童的主题,该小说曾倍受争议,但所有读者在通篇阅读后,
伴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最新调整,我国在石油行业的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工作也提上了工作日程,尤其是供热企业,在能源节约问题上,更应该尤为重视,供热企业在节约能源的问题上不但
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体现教师队伍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文章就
近几年来,企业采用分期收款购销商品的交易发展迅速,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大地发挥作用。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第538号令公布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和现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强化基础医学知识、学习收集病史技巧、训练体格检查基本功、了解辅助检查目的意义及在实践中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获得了学
本文主要是从中国古代的工笔人物画面部程式画法入手,分析历朝历代工笔人物画中面部程式的具体技法的出现、发展、演变过程。并配合以原画和笔者分离出来的线造型的线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