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MnO2正极材料的多层级构筑及其电化学储锌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为锌金属的高体积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等优势而成为广受欢迎的新型环境友好型储能器件。δMnO2具有适合锌离子扩散传输的层状结构、高电压平台和低成本等优势,因此被视为有前景的储锌正极材料。但是,δMnO2材料依然存在结构稳定性差、离子扩散路径少、反应动力学不足等难题。基于此,针对δMnO2材料开展系统的多层级结构构筑,在稳定δMnO2晶体结构的同时增强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成为改善水系锌离子电池电化学储锌性能的必然选择。本论文围绕δMnO2材料的微观结构稳定性增强、离子/电子扩散路径构建、电荷转移效率提升和电化学动力学强化四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离子插层、缺陷构造、碳材料复合以及光辅助等技术路径,设计构筑了多种以δMnO2材料为基础的高性能储锌材料。主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1、Na+/H2O共插层δMnO2纳米片的构筑及其储锌性能研究:针对δMnO2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部分工作利用选择性刻蚀法制备了具有丰富活性位点的Na+/H2O共插层δMnO2(NMOH)纳米片。预嵌在δMnO2层间的Na+/H2O在抑制锰溶解以稳定层状晶体结构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大晶体层间距并构筑丰富而宽松的离子扩散通道。因此,NMOH纳米片获得了优异的储锌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200和1500 m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分别具有389.8和87.1 m A h g-1的高可逆比容量,在500 m A g-1时循环400圈后的比容量依然高达201.6 m A h g-1。另外,本部分工作深入探究了Zn2+在NMOH纳米片中的电化学行为,首次在锰基正极中揭示了置换/嵌入的电化学储锌机制:在首个循环过程中,部分Zn2+会占据原Na+的位点,继续起到稳定层状结构和构建离子扩散通道的作用,而部分Na+会由层间脱出;在后续循环中,NMOH正极材料主要进行H+/Zn2+嵌入/脱出的电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Na+在正极表面可逆的吸附/解吸反应以及Zn4SO4(OH)6·0.5H2O可逆的沉积/溶解反应。2、富氧空位K-birnessite@C核-壳纳米球的构筑及其储锌性能研究:Na+/结晶水的共插层可以有效增强δ-MnO2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但它的反应动力学以及长循环稳定性依然具有提升空间。本部分工作采用两步扩散驱动辅以碱溶液刻蚀的策略成功构建了富含氧空位的核-壳结构K0.48Mn2O4·0.49H2O@介孔碳(KMOH@C)纳米球,其中,KMOH纳米片为核,空心介孔碳(HMC)纳米球为壳。在KMOH@C纳米球的制备过程中,扩散驱动策略受到中空HMC纳米球表面电荷和孔结构的调控。碱溶液的刻蚀作用协同HMC纳米球的限域效应在将K+和大量氧空位引入到KMOH晶体中的同时,还显著增加了KMOH纳米片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的数目,为KMOH纳米片构筑了多层级的离子/电子扩散通道以改善其储锌动力学。核-壳结构不仅为活性材料提供了丰富的空隙以缓冲离子嵌入/脱出所造成的体积波动,而且赋予了正极材料快速的三维导电网络,降低了正极与电解质固-液界面的电荷转移阻抗,使其具有非凡的循环稳定性。上述独特的结构设计为KMOH@C纳米球带来了突出的反应动力学和高比容量,在10.0 A g-1时具有122.2 m A h g-1的优异倍率性能;在3.0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6000圈后,比容量依然高达129.6 m A h g-1。KMOH@C纳米球中置换/嵌入的储锌机理也得到证实。3、新型δMnO2基光辅助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构筑及其储锌性能研究:针对δMnO2正极材料反应动力学差的问题,基于锰氧化物的光电效应,本部分工作成功构筑了一种新型光辅助锰基水系锌离子电池。利用碱溶液刻蚀辅以超声破碎的方法,Na+/结晶水共插层的超细Na0.55Mn2O4·x H2O(U-NMOH)纳米片被成功合成,并被用于光辅助锌离子电池的光正极。U-NMOH纳米片具有出色的光响应能力,受光激发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可以高效调节正极表面电荷分布,并有效降低传荷和传质能垒以减小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抗和极化电势,促进了H+/Zn2+在正极中的扩散行为,进而改善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储锌性能。在0.5个太阳光的光照条件下,电池容量由218.8上升到300.4 m A h g-1,性能提升了37.3%。
其他文献
<正>《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管理实践》主编为韩琳,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关于护士长等护士岗位的工作规范丛书,出版刊号为9787117313957。主要方向为护士岗位的工作进展安排和护理专业的发展,其内容包括岗位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政策、理论回顾、五位一体的岗位与绩效管理简介等。本书是帮助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者应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由甘肃省人民医院的护理改革者从近10年来的护士岗位管理改革的实践经验出发,通过对
期刊
中空纤维具有清除血液中小分子物质以及增加氧气交换去除二氧化碳功能,作为医用分离膜关键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膜式氧合器、血液透析机等医疗设备中。目前广泛使用的医用中空纤维分离膜多为改性纤维素及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等合成热塑性材料,由于其结构固有的蠕变而导致耐高压老化性差,还存在气体交换能力不足,血液传输效率受限,使用时间短以及与血液接触会导致补体活化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问题
学位
溶聚丁苯橡胶是现在胎用橡胶市场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非常契合当前“绿色轮胎”对橡胶性能的期望,符合其环境友好,节能等相关要求。然而单纯从橡胶品种上而言,没有哪一类橡胶能够单独完全符合橡胶“魔三角”的要求,橡胶的低滚阻与抗湿滑无法共存的特点阻碍了溶聚丁苯向高性能胎面胶的道路发展。想突破这一困境,我们需要着眼于橡胶和填料的复合改性,同时结合橡胶自身改性,填料的改性,来研制优秀的橡胶纳米复合材料。轮胎中使用
学位
α-烯烃与马来酸酐在特定溶剂环境中可发生自稳定沉淀聚合(2SP)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很容易生成单分散的聚合物微球,是一种理想的模板材料,适用于制备各种多孔和空心材料,此外还可以利用该反应从石油工业生成中废弃的馏分中提取出烯烃,将其转变为有经济价值的工业产品。该聚合反应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分子量大小的调控机制,和特定溶剂的选择一直是阻碍该反应进一步应用的难题。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考察反应初期
学位
聚合物分离膜的性能是由膜材料和膜的形态结构共同决定的,而膜的结构又取决于其制备方法。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又称为L-S相转化法,是制备非对称聚合物分离膜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本文对经典的非溶剂致相转化制膜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创新,即通过在传统非溶剂相转化法基础上增加雾化预处理的步骤以减缓分相速度进而调控分离膜的微观结构。采用该优化后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双连续网络孔结构的微滤膜。将该方法与聚合物共混、高压喷涂等
学位
光学诊疗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提供微创、精确、快速的肿瘤诊断和治疗。在众多光诊疗材料中,有机光诊疗剂因其易修饰、可功能化、光物理性能可调、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新型光诊疗试剂开发中极具前景。大部分有机光诊疗剂存在以下问题:吸收波段多在近红外一区,组织穿透性有限;设计策略带来的性能和治疗方式单一,光物理性能不可调,无法适应复杂的肿瘤微环境需求;而且多采用高功率和高热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副作用。苝酰亚胺
学位
基于氧化石墨烯(GO)组装得到的轻质高强石墨烯薄膜已在电磁屏蔽、电子及储能器件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对石墨烯薄膜进行结构设计,同时改善其力学、电学性能可有效提升其应用价值,但这一过程通常受到其组装形态缺陷的限制。将GO组装为致密薄膜时,纳米片的趋肤效应和凝胶化过程会降低成型薄膜的取向程度,并在内部生成应力集中点,最终削弱其力学、电学性能;通过增强层间键合作用可优化薄膜的载荷传递,但此时其取向程度难
学位
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带来对能源结构转型的关注,引发高性能储能器件的巨大需求缺口。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功率密度和安全绿色的特点受到广泛青睐。开发出高性能的电池负极材料对锂离子储能器件的成熟化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具有高比容量、低脱锂电位的合金化反应负极材料受到了研究及从业人员的较多关注。然而合金化反应型负极面临着寿命短、衰减快的实际问题,这是因其在脱嵌锂过程中形变量过大造成的。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和复
学位
近年来,可控的偏振发光因其在3D光学显示、光学加密与防伪、光学数据存储以及光电器件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并迅速发展成为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α-氰基取代二芳基乙烯类荧光分子构筑的新型非手性或手性功能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的发光特性、典型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等优异的光学性能,还具有灵敏的刺激响应性能,因此这类荧光分子无论是在线偏振发光(linearly pola
学位
天然骨组织具有压电特性,重建缺损部位的局部电微环境是刺激骨再生的有效策略。使用压电材料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能够仿生骨组织压电特性,修复缺损处生理学电微环境,进而达到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压电材料存在降解性或生物活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它们作为体内植入使用骨修复材料的应用前景。为改善这一现状,本论文提出用离子掺杂钛酸钡(Ba Ti O3)制备具显著成骨生物活性的压电纳米纤维,以生物可降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