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的道德哲学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哲学主要关注的是形而上的问题,而其所关注和力求解决的问题还是来源于现实的伦理生活,以现实的伦理生活为基础。《易传》是人的理性发展和彰显的产物,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世界进行观察和总结后的理论抽象,其道德哲学与道德谱系的形成也是来源于人们对现实伦理生活的思考。本文将对《易传》的道德思维、道德本体、道德认识、道德修养等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以此梳理出《易传》的道德哲学及体系。第一章对《易传》的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做了简要的梳理。《易传》非成于一时一人。其主体部分当成书于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成果,其思想是诸家思想的融合,并不只属于一家一派,但从其基本立场和总体特征来看,应该还是以儒家为本。第二章从《易传》的解易思维入手,重点论述了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思维。“取象比类”的思维使人能够把握到天地自然之道,并且懂得将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相类比而得出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由象入理”进一步将这种对天道的把握和对人道的领悟规范化、抽象化,从而规定出人类所应该遵循的理则,于是,从单纯的模拟天地自然进入了独立的道德思考。“天人合德”的道德思维,使人在道德认识过程中直指道德本体——天道,为人的道德修养提供一个终极目的与理想。第三章以“一阴一阳之道”、“继善成性”、“三才之道”为节展开论述。“一阴一阳之道”通过“继善成性”使人性与天命相通相系,人道本源于天道,效法地道,三才之道结合构成了《易传》道德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第四章以“穷神知化,德之盛”与“知崇礼卑”为思路,从“德与知(智)”、“(智)知与礼”两个方面论述了《易传》的道德认识论。第五章主要论述《易传》的道德修养论,主要从天地生生之德与进德修业入手,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为总纲论述了《易传》的成人、成己、成物的道德修养论。
其他文献
交往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现当代人类实践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交往作为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实践——的根本内
杨献珍(1896~1992),20世纪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及教育家。20世纪60年代,杨献珍以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为理论前提,在对“斗争哲学”过分强调阶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新特征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结构和交往方式,凸显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本文试图通过系统的挖掘马
纲常思想作为儒家礼教思想的核心,自提出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这两千多年时间里,纲常思想不仅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思想规范和约束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而且深深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
费耶阿本德在对传统科学哲学中僵死的教条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怎么都行”的多元方法论。他主张科学是一项无政府主义的事业;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可以使用任何方法,只要能获
目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了解河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和高危场所。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哲学史上唯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非马克思一人所创立,它由马克思、恩格斯说创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孩子们都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通过提升阅读总量,发展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迈好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做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兴趣;策略  《标准》指出要重视激发学生阅讀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本文对席勒的美育思想进行了分析。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去寻求自由,是整个德国古典美学的精髓。1793年,德国美学家席勒首先提出“美育”概念,并以此为基点建立了一整套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