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枢神经损害是导致储尿和排尿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及脑、脊髓手术的增多而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脊髓损伤后一个严重并发症就是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可引起严重的上尿路的功能障碍和泌尿系感染,是导致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脑血管病作为中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在急性期常出现储尿与排尿异常,一些患者甚至在恢复期排尿症状仍无法改善。本研究旨在探讨腰骶段脊髓损伤与脑桥以上中枢损伤的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特点。并胸腰段可能存在的尿控学机制进行分析与探索。研究目的:比较腰骶段脊髓损伤与脑桥以上中枢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特点。并对其可能存在尿控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1例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排尿方式、残余尿、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其中,脑桥以上中枢损伤组49例,腰骶段脊髓损伤组42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参数和完全膀胱测压参数。研究结果:两组间的最大尿流率、排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桥上中枢损伤组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腰骶段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腰骶段脊髓损伤组比较,脑桥以上损伤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时的压力、逼尿肌的最大压力及平均压力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感觉、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桥以上中枢损伤患者的多数表现为膀胱感觉敏感(29/49),腰骶段脊髓损伤组主要以膀胱感觉迟钝为主(23/42);脑桥以上中枢损伤患者的多数表现为低顺应性膀胱(31/49),腰骶段脊髓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高顺应性膀胱(24/42);脑桥以上损伤组多表现为逼尿肌的过度活动(38/49),而腰骶段脊髓损伤组更多表现为逼尿肌的无反射和弱反射(25/42)。结论:腰骶段脊髓(L2~S1)损伤患者的逼尿肌多为无反射和弱反射,以高顺应性膀胱为主。脑桥以上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和膀胱容量的显著降低,以低顺应性膀胱为主;腰骶段脊髓(L2~S1)有可能与大脑皮层高位神经中枢存在着其他的传导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