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与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系、以及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1)采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分别在入院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2)将病例按脑梗死发病后是否合并肺炎分为肺炎组和对照组(非肺炎组)。(3)观察指标: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10年吸烟史等)。主要临床资料: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呕吐,留置胃管,气管侵入性操作,脑梗死部位【大脑半球梗死、脑干(或/和)小脑梗死】,入院时GCS评分、NIHSS评分。预后评估资料:脑梗死入院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量表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病死率等。结果:(1)年龄比较: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6.95±11.35岁和61.53±10.14岁,肺炎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组年龄≥60岁的患者占74.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24%,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既往疾病比较:肺炎组患者既往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10年吸烟史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3)主要临床资料比较:肺炎组患者主要临床资料中,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呕吐、留置胃管、气管侵入性操作、脑干(或/和)小脑梗死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入院时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4)危险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既往的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10年吸烟史,人院时高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呕吐、留置胃管、气管侵入性操作、脑干(或/和)小脑梗死、GCS评分低、NIHSS评分高等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算,提示既往的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10年吸烟史,以及人院时高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留置胃管、脑干(或/和)小脑梗死、GCS评分低、NIHSS评分高等因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病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5)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肺炎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得分均较其基线时稍有改善,但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改善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肺炎组NIHSS评分改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改善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及病死率比较:肺炎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肺炎组患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1)既往的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10年吸烟史,以及入院时高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留置胃管、脑干(或/和)小脑梗死、GCS评分低、NIHSS评分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病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2)急性脑梗死病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高,预后差,治疗后1个月或3个月的病死率高,幸存者神经功能缺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