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Cu-Ti<,3>SiC<,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ssd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Cf)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导热、热膨胀系数小和优良的自润滑和减摩性能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这些性能使其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增强材料之一。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电导热导率高,具有自润滑和抗电弧侵蚀等优异性能,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复合材料。新型层状陶瓷材料Zi3SiC2集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于一身,如低密度、高熔点、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高弹性模量、高断裂韧性、耐氧化、耐热震、易加工等。更有意义的是它具有超低的摩擦系数和优良的自润滑性能。Ti3SiC2对于Cu是一种有效的陶瓷增强相。因此在铜基体中引入一部分Ti3SiC2,可以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本论文尝试将Cf强化Cu与Zi3SiC2弥散强化Cu结合,制备出Cf增强Cu-Ti3SiC2复合材料。该材料将综合Cf、Cu和Ti3SiC2的优良性能,从而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新型铜基功能复合材料。 本文开展了Ti3SiC2陶瓷粉末的制备研究。以Ti/Si/C/Al元素粉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备出纯度较高的Ti3SiC2陶瓷粉末。本论文用热压烧结法和粉末冶金法两种方法制备了短碳纤维增强Cu-Zi3SiC2复合材料,对Cf表面电镀铜处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对复合材料的密度、致密度、硬度、电阻率进行了研究。 Cf在基体中的润湿性问题和均匀分布问题是该复合材料制备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柠檬酸.酒石酸盐镀液,可在Cf表面获得优质的镀铜层,合理控制电镀工艺参数对镀铜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Cf、Cu粉和Ti3SiC2粉进行湿混处理,可以使Cf在基体中得到均匀的分散。 通过对比得出,热压法是制备Cf增强Cu-Ti3SiC2复合材料的较好的方法。确定了热压制备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当VTSC=10%时,复合材料的最佳Cf含量为8%,当VTSC=15%时,最佳Cf含量为10%:最佳热压烧结温度为800℃~850℃,压力30MPa,保温90min。通过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探讨了碳纤维增强Cu-Ti3SiC2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和断裂机制。
其他文献
三峡库区消落带及其邻近水体氮素污染问题广受关注。消落带在拦截面源污染、氮素去除、净化水体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自然界氮素循环的重要区域。水位波动和人为干扰对消落带土壤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氮循环过程的变化尚不明确。本论文以三峡库区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同的典型支流库湾型消落带为研究区,了解消落带氮转化相关土壤性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驱动因子,运用分子生物学与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结合生
期刊
如何去除水体中过量的氟离子早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针对水中过量氟离子的吸附去除,研制了两种新型吸附剂,并初步探讨了其吸附性能和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学位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黄显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植入医疗器械和柔性电子产业的革命性突破。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工程和自然科学领域权威期刊《尖端科学》上。  《西游记>中孙悟空能够72变,甚至化身一只小虫钻到妖怪肚子里大显身手的故事,寄托了古人对于微观世界的大胆创想。随着科技发展,柔性电子技术有望让这一神话变成现实。理論上,利用柔性电子技术研发的微型软体机器人可以反复改
期刊
从摆地摊到拥有1400家专卖店的湖南小伙曾勇,靠诚信经营和市场头脑,实现了创业梦想。  现年四十出头的曾勇出生在湖南益陽一个贫困农家。1992年,曾勇进入当地一所中专读书,在学校里,别人都有零花钱,可他却一分钱也没有,他的父母甚至连他的学费都交不上。曾勇就想了个办法,到学校附近的一家玉石店拿产品在学校里推销,解决自己的生活费和学杂费,到了毕业的时候,除去开支,他居然还存了3000元钱。  1996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探讨了制备不对称结构的Al2O3-SiO2-ZrO2-TiO2四元复合陶瓷薄膜的工艺技术,采用DTA/TG、XRD、FT-IR、SEM、AFM及EPMA等现代测试方法来测试了薄膜的晶
期刊
水华暴发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其严重。水华暴发给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巨大灾难,一些蓝藻产生的毒素可以造成鱼类、鸟禽和家畜的死亡,而臭名昭著的微囊藻
本文详细研究了利用粉末轧制法制备纯铁带材的制备工艺过程,分析了轧制工艺参数及粉末性质对轧制带材的密度和厚度影响及带材的均匀性,探讨了带材的烧结及冷轧对带材致密度的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具有高转换效率、寿命长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光源并将会取代目前使用的传统光源。然而就目前发光二极管的性能来看,要达到这一目的还有很多技术难点有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