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铁TiO2稀磁半导体的结构和磁学特性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一种材料既具有半导体性质,又具有铁磁性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这两种材料的晶格结构和化学键性质有很大的差别.铁磁半导体是一种理想的材料,它既是半导体,又有较高的居里温度.实验上寻找高居里温度的二氧化钛基铁磁半导体的研究,也有了一些进展.  在这篇论文中,为了寻找一种兼具铁磁性和半导体性质的铁磁性稀磁半导体材料,我们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及掺杂铁的二氧化钛粉末样品,其中掺杂铁的浓度分别为0.01,0.02,0.03,0.04,0.05.通过X射线衍射仪,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二氧化钛及掺铁二氧化钛粉末样品的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利用Cohen法和Scherrer公式计算了样品的晶格常数和粒径.从X射线衍射图谱中,观察到在500℃煅烧温度下出现纯锐钛矿相二氧化钛.在800℃煅烧温度,出现纯金红石相二氧化钛.锐钛矿相到金红石相的相转变温度为500~800℃煅烧温度.随着掺杂铁浓度的增加二氧化钛的衍射峰出现宽化现象,粒径有减小的趋势,掺杂后的二氧化钛的晶粒的尺寸由13.4 nm减小到8.7 nm.这可能是由于铁离子的掺杂延缓了二氧化钛的生长速度.除掺杂3%铁的二氧化钛的晶格常数大于二氧化钛的晶格常数以外,其它样品的晶格常数都小于二氧化钛的晶格常数.  为了知道掺杂铁原子周围原子的分布,分别对掺杂浓度为1%,3%,5%的样品进行了Fe K-edge的EXAFS测量.结果显示掺杂铁1%和3%样品的EXAFS振荡谱线和径向分布函数非常相似,说明这两种样品中铁原子周围原子的种类和分布是基本上相同的.拟合结果显示三种样品中都没有氧缺位,掺杂铁1%和3%的样品周围原子都是氧原子,没有铁原子,说明铁原子完全取代了钛原子位置,但是掺杂铁5%样品中部分铁原子之间形成了Fe–Fe结合.  我们选择掺杂浓度为1%,3%,5%的样品,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后分析了它们的磁学特性.测量结果显示,样品都呈现室温顺磁性,且顺磁性磁化率分别为4.75×10-7 Oeemu/gOe,2.62×10-6 Oeemu/gOe和4.64×10-6 Oeemu/gOe,它们的比例为1:5.5:9.8.这些顺磁性表明,在样品中铁原子之间没有交换作用或者其作用非常小.对掺杂铁5%的样品磁化率倒数随温度的变化表明,在100K以下的低温领域,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符合居里定律X=c/T.对浓度5%的样品进行的真空热处理并没有改变样品的顺磁性,反而降低了样品的顺磁性磁化率.
其他文献
介观体系的量子效应是当今凝聚态物理及材料物理等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在量子力学中谐振子模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际的物理问题一旦等效为谐振子,求解就变得简单方便.考虑到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针对黑龙江省宝清县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对5种优良牧草品种进行引进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5个牧草品种在试验地区体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抗寒性,其中红原老芒麦、川草
该文系统的回顾了契仑柯夫线辐射的理论发展、实验验证以及其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并对原有的公式体系作了进一步的简化、推广和改进,并以天体物理学家熟悉的形式做出了更便
该文基于实际开发的ATM接入交换机的局域网仿真的软硬件设计,提出了局域网仿真的设计思想,并做了大量实际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
从六十年代起,物理学家开始对各种不公度现象感兴趣.公度-不公度相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潜在的应用价值,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热点.该文概述我
由于非克隆理论和其他条件的限定,对于精确克隆任意未知的量子态是不可能的,这是量子力学线性叠加的结果.然而我们可以在确定的克隆过程中得到近似的拷贝,或者在概率的克隆过
该文的工作分成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偶氮苯材料的光致各向异性机制和光致光栅机制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实验室自动化方面的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