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D2D异构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移动信息时代,人们对数据业务有更多的需求。这一趋势促使未来通信系统向着提升系统容量的方向改进。传统以基站为中心的组网方式在容量的提升上遇到阻力。然而未来业务本地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使得端到端通信技术(Device-to-Device,D2D)受到广泛的关注。这种技术的特点使其在复用资源通信方面具有优势。本论文针对D2D通信与蜂窝通信资源复用的无线资源管理和干扰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最大化频谱效率为目标,评估了不同复用方案的性能以及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研究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研究 D2D 通信与 MU-MIMO(Multiple Users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共存的场景。首先给出干扰对齐技术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Mean Square Error,MMSE)检测技术的设计方法,证明干扰对齐的可行性条件,以此获得用户参数配置以及编解码矩阵设计方法。之后,通过将资源分配与用户分组优化方程转化成0-1整数规划,提出两步走求解算法,并结合干扰对齐与MMSE检测各自特点,提出基于用户位置信息的资源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干扰对齐技术在干扰消除方面要优于MMSE检测技术,能够比后者获得更高的系统频谱效率。此外,多项式计算复杂度的两步走算法相比指数复杂度的穷举法有很大改善,两者性能相当。基于用户位置方案较好地兼顾系统性能与计算复杂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获得与两步走算法相当的求解性能,但复杂度只有线性,适合实际使用。第二,研究多对D2D用户资源复用的场景,联合考虑功率控制、用户匹配与资源分配策略,同时满足蜂窝用户的服务质量。首先,写出优化方程的混合组合整数规划形式。其次,提出最优的分支定界改进算法求解离散优化部分,在求解初始可行解上比以往更快。最后,通过消除搜索空间的冗余,提出分组匹配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用户配对的D2D通信资源复用有助于提升系统频谱效率。所提出的算法均优于拍卖算法、贪婪算法和随机方法,计算复杂度优于穷举法。此外,非均匀资源分配方式在整体性能上优于均匀方式,但差距不大,且这优势需基于合适的算法以及更多的计算开销。第三,研究多对D2D用户与蜂窝用户复用的功率控制算法,比以往的模型多考虑所有用户的服务质量。结合模型的特点,我们提出适合不同D2D复用对数的算法。复用用户少时,在可行域交点处可以求得方程的最优解;而复用用户多时,提出一种迭代算法,它伴随着功率范围、优化结果与用户SINR相互影响,使得问题朝着满足约束的优化方向求解。结果表明,所提的算法的性能与内点法相当,但其功率控制成功概率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加快了求解速度。尽管用户服务质量要求对系统频谱效率影响不大,但它与用户复用对数一起,都对求解的成功概率有很大影响。最后总结全文工作,并展望未来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自从云计算平台提出以来,它的高存储性和高运算性能成功地解决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问题。然而,因为用户把数据远程的存储在云端,失去了对数据信息的控制能力,所以云端数据的完
尽管说话人识别系统在识别结果上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传统的GMM模型的识别时间也越来越长,识别速度慢将大大限制说话人识别系统的实用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
大数据时代下,随着互联网中大规模图像数据库越来越多,如何使用户快速的在海量、动态的数据库中找到满足需求的图像是现今视觉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最主要的应用是基于内容
无源光网络(PON)以其低成本、高带宽和性能稳定的优点成为一种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随着PON系统速率的提升,需要使用编码增益更高的前向纠错编码(FEC)来改善PON系统的功率预
伴随着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EPG(ElectronicProgram Guide),即电子节目导航系统孕育而生,它已经衍变成数字电视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业务。从功能来讲,它是电视和用户
语声分割机制在很多应用方面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多媒体音频检索、说话人聚类、说话人跟踪等。例如,当语声分割机制与说话人聚类结合,可形成完整的说话人检测与跟踪系统,有
关键词识别是语音识别的一个重要分支,综合了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等多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关键词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主要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基于两种不同的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三维显示技术因其具有真实的三维深度信息和完整的表面特性,能给观看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备受瞩目。在众多的三维显示技术当中,光场三维显示技术凭借
传统数据中心内电交换网络由于存在通信带宽、交换容量和端口规模扩展困难,网络时延较大,能耗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数据中心性能提升的瓶颈。光传输与交换技术,具有大带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