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物理是粒子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B介子工厂和LHCb积累的大量数据,以及将来超级B工厂带来的新的机遇,B物理的研究有着坚实的实验基础。而且在理论上,B物理的研究可用于精确检验标准模型参数、探寻CP破坏机制以及寻找新物理,并且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理解因子化定理。研究B介子衰变时会遇到多个能标,人们一般利用算符乘积展开和重整化群的方法,将重的中间玻色子积分掉,使得高于b夸克质量的物理被吸收到Wilson系数中,从而得到弱衰变的有效哈密顿量。对于其中的算符矩阵元的计算,一般采用因子化的方法。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基于kT因子化的微扰QCD(PQCD)的方法,由于引入了夸克的横向动量,从而避免了共线因子化中出现的端点奇异性,保证了微扰计算的可行性。PQCD方法在计算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尤其是CP破坏方面与实验符合的很好,是研究B介子衰变的非常有效的理论工具。 本文运用PQCD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末态含有一个张量介子的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包括B→ PT、Bs→PT、B(s)→ D(*)(s)T、Bc→D(*)T这些衰变模式。文中计算了这些道的衰变分支比以及直接CP破坏,并且与简单因子化方法和QCDF方法做了比较。张量介子有一重要的特性是它不能通过V±A流或者S±P密度产生,因而发射张量介子的可因子化图是被禁止的,简单因子化将不再适用,而此时不可因子化图和湮灭图起到重要作用,PQCD方法恰好可以微扰的计算这些图而不需要引入额外的自由参数。对于Bs→PT衰变中△S=1的情况,我们研究了它的含时CP破坏,并给出了CP破坏参数的预测。对于末态包含D*矢量介子和张量介子的衰变道,我们还预言了横向极化分数,并发现色压低或者纯湮灭的衰变道具有较大的横向极化分数。 在PQCD方法下,本文还单独研究了B0s((B)0s)→ D±sK(±)、B0s((B)0s)→D±π(±)和B0((B)0)→D±π(±)这些衰变道的含时CP不对称性,文中计算了它们的衰变分支比和CP破坏参数。研究这些衰变道的意义在于它们的CP破坏参数为抽取CKM相角γ提供了一种干净且有效的方法。我们计算的B0s((B)0s)→D±sK(±)和B0((B)0)→ D±π(±)的衰变分支比以及B0((B)0)→ D±π(±)的CP不对称性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的很好。此外,对于实验上暂时还未测量到的CP可观测量,我们也给出了PQCD方法下的理论预言,希望给将来的实验提供指导。 最后我们研究了PQCD方法中的一种次领头阶修正,即Glauber发散。推导出了在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的不可因子化湮灭图中,存在着不能相消的红外发散。这一Glauber效应可以用一个普适的Glauber相因子来表达,该相因子的角度大概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