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农5290成株期抗叶锈基因分子定位及聚合小麦材料的分子辅助选择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世界性小麦重要病害,严重发生造成小麦40%甚至更高产量损失。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条件更合适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和蔓延,使小麦叶锈病发生日益严重。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成为控制该病害、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但随着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的改变及新小种的产生,造成产生目前使用的抗叶锈基因很快会“丧失”其抗性。目前在我国仅有Lr9、Lr19、Lr24、Lr34、Lr38、Lr42、Lr43和Lr46等少数抗叶锈基因表现很强的抗叶锈性,仅靠这几个抗病基因很难持久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大面积发生。这就需要不断发掘小麦种新的抗病基因,并且在育种工作中不断的培育新的抗病高产的优质小麦品种。河农5290是河北农业大学培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其抗病性较好,且抗叶锈性遗传分析认为河农5290的抗叶锈性是由一对显性抗病基因决定,其抗叶锈性不同于已报道的抗叶锈基因。明确其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定位,对于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小麦抗叶锈病育种过程中,利用与抗叶锈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可以提高育种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周期,从而促进抗叶锈基因的合理快速利用。本次试验以抗病亲本河农5290、感病品种郑州5389以及其杂交获得的F3代群体为材料,利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成株期抗叶锈基因进行定位。在进行上述试验的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对多种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与高抗叶锈小麦品种进行基因聚合的小麦F2代材料进行了初步的育种选择。取得如下成果:1.对接种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FHNQ的河农5290、郑州5389及其F3代家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株期河农5290对生理小种FHNQ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定命为LrH5。2.利用SSR技术和分离群体分组法(BSA)分析河农5290 F3代家系,发现位于7B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wmc273、wmc557、barc10和gwm344与抗病基因连锁,表明河农5290所携带的抗病基因位于7B染色体上,其中wmc557与barc10分别位于抗病基因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5.2cM和9.3 cM。3.利用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对用生产上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与含有高抗叶锈病基因Lr10,Lr24,Lr34,Lr37,Lr38的30种基因聚合品种共计54株高产抗病单株F2代材料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有47株抗病基因全部导入,其余6株导入部分抗病基因,1株未导入目的抗病基因。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集团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集团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措施.
期刊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一种小麦叶部真菌性病害,是世界上小麦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期刊
番茄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 Yabuuchi et al)是一类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由于其可经土壤传播并在维管束中危害寄主,防治起来十分困难。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病害的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是我国乃至东南亚稻区的重大害虫,为了探明白背飞虱灾变的行为生态机制及自然调控机理,本文就水稻-白背飞虱-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典型成员,是危害茄科、豆科及葫芦科等蔬菜作物的最主要的植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