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无或有终板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比较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或有终板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终板Modic改变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脊柱骨科同一治疗组,随机选取自2012年03月到2013年07月通过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无终板Modic改变40例;伴有终板Modic改变40例。无终板Modic改变病例中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20例(A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0例(B组)。伴有终板Modic改变病例中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20例(C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0例(D组)。根据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分)、下腰痛评价表(JOA评分)和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测量椎间植骨融合组术前及术后椎间隙高度,评测Modic改变对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术中处理Modic改变区是否对术后椎间高度有影响;术后3个月对融合节段行CT三维重建观察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A、B、C、D四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JOA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ODI评分、JOA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比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D组间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D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后缘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间比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方式;Modic改变对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后临床疗效有影响,无Modic改变术后疗效优于伴有Modic改变的病例组;Modic改变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影响不明显,伴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节段椎间高度低于无Modic改变患者,术中注意处理Modic改变区,避开硬化区域植骨,对其术后植骨融合情况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