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南新生代前陆盆地东段的盆地结构与冲断带变形规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以来,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构造背景下,塔里木周缘造山带重新活化。强烈的冲断挤压作用使得在盆山结合部形成宽缓的构造变形带,并导致盆地内部发生挠曲沉降,塔里木西南缘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通过对盆地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和内部沉积特征的分析,理清塔西南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时空演化过程,并对邻区的造山作用有所揭示。本文利用近几年新完成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热年代学研究成果,对塔西南新生代前陆盆地的盆地结构、褶皱冲断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进行分析,获得如下认识:(1)依据前陆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塔西南新生代前陆盆地自南而北分为西昆仑造山带、柯东前陆褶皱冲断带、叶城凹陷、麦盖提斜坡和巴楚隆起。在西昆仑山前地区发育宽缓的褶皱冲断带,包括柯东背斜带、柯克亚背斜带、固满背斜带和捷得背斜带;前缘坳陷带沉降平缓,充足的物源使得坳陷区沉积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膏盐层的滑脱作用使得冲断变形向盆地内部坳区传播,造成前褶皱冲断带与前缘坳陷大范围重叠,现今盆地的冲断前锋已拓展至捷得背斜一带;麦盖提斜坡定型于新生代,新生界自南而北逐渐减薄,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巴楚隆起为受控于两侧逆冲断层的继承性隆起。受滑脱岩层不均匀分布和帕米尔突刺的共同影响下,盆地结构存在着空间上的分异,表现为临近造山带一侧发育基底卷入式变形,而在临近盆地一侧发育滑脱式的薄皮构造。(2)山前褶皱冲断带经历多期构造事件。上新世早期,受区域南北向挤压作用,变形带向前陆扩展,形成第一排背斜带。上新世晚期-更新世,甫沙-克里阳断裂改造第一排背斜带,在西段,断层切穿背斜北翼,剖面形态兼具走滑、逆冲双重特征;在中段,断层切穿背斜核部,形成正花状构造,表现出明显的走滑特征;在东段,断层切穿背斜北翼,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依据各段构造变形特点,将山前第一排构造带自西而东分为普东段、玉力群段和克里阳段。(3)甫沙2-捷得1井连井剖面的沉积特征揭示塔西南前陆盆地的时空演化规律。中新世克孜洛依组(N1k)沉积期,盆地进入前陆盆地的演化阶段,相对细粒的沉积物说明此时褶皱冲断带位置较现今更偏南;安居安组(N1a)-帕卡布拉克组(N1p)沉积期,沉积粒序自南而北逐渐变粗,表明该时期造山活动相对平静,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北侧巴楚隆起,前陆盆地进入平静演化期;上新统阿图什组(N2a)沉积期,山前普遍沉积的含砾砂岩表明造山活动剧烈,构造运动已传递至盆地内部,前陆盆地进入演化高峰期。生长地层的迁移规律表明现今褶皱冲断带始于上新世阿图什组(N2a)沉积期,至更新世早中期形成现今盆地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格局,塔西南前陆盆地基本定型。
其他文献
汉语的复数标记同直指系统关系密切,除了典型指示代词外,与处所相关的直指成分也是复数标记的来源.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属于deictic-plural类语言,通常只有有定论元才有复
站场工艺安全设计过程中针对火灾工况下紧急泄放,常规做法是采用API Std 521标准经验示例,即紧急泄放要求为15 min内系统压力下降到690 kPa或者系统设计压力的50,但该方法仅
对于小型热电联产的机组,大多采用母管制运行方式,母管制运行方式的控制不同于单元制机组机炉一一对应的控制方式,其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热能过程,并且控制过程具有大延迟的特性
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凭借其强大的水循环模拟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它可以基于GIS平台建立的地形空间数据对流域汇水区进行自动划分,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有效变革。计算机、互联网日益深入人们生活,它不仅仅改变了人们日常行为方式,同时也深刻变
从完美主义的概念、结构和测量、分类、形成原因和影响等几方面探究完美主义的心理特质。应在中国环境下对资质优异的群体进行研究,加强对完美主义心理的正面引导,从完美主义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是湘、鄂、渝交界的酉水流域一带。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一项体育运动。衍生着与土家族民风习俗密切相关的传统民间体育舞蹈。千百年来,摆手
微阅读时代,这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阅读方式、阅读对象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适应这一新时代的出现,高校的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应对能力,增加各式各样的阅读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措施在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改善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两组,每
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是一种以观点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理论,重视构建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旨在通过学生间的知识建构对话不断改进观点,形成对社区有价值的智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