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及其回填区桩承式隧道稳定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遇到土石混合体这一类松散岩土介质系统,人们对土石混合体的了解与认识还不深入,加上其本身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土石混合体围岩对隧道的施工安全和长期稳定性都有着较大影响。论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土石混合体材料现场取样,实验室进行筛分、配比,使用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压力下纯土试样以及土石混合体试样的密度,使用该密度进行三轴试验,获得了不同围压下纯土试样以及土石混合体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破坏特征,计算得到土石混合体物理力学参数。(2)注浆体现场钻孔取样,加工成标准圆柱体试样后进行芯样波速、单轴、三轴试验,获得了土石混合注浆体波速分布范围、单轴与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特征,进行强度折减后得到土石混合注浆体物理力学参数。(3)根据纯土试样、土石混合体试样、注浆体试样室内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基于PFC-FLAC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三轴试验、单轴试验数值分析模型,标定得到土-土、土-石、石-石、注浆体颗粒之间的细观接触参数。结合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室内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土石混合体试样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变形、接触力链演化特征,得到了土石混合注浆体试样的破坏特征。(4)基于PFC-FLAC耦合分析方法建立土石混合体地层中隧道开挖多尺度分析模型,分析预注浆隧道开挖稳定性;基于强度折减法,分别使用FLAC有限差分法、PFC-FLAC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土石混合回填土区预注浆加固隧道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土石混合回填土区预注浆加固隧道开挖后较为稳定,预注浆加固隧道开挖至稳定可分为三个阶段:迅速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变形稳定阶段;预注浆隧道的安全系数为1.6~1.7;隧道坍塌后顶部塌落形成的滑裂面与水平方向(大主应力面)的夹角约为65°;预注浆加固区裂缝发展规律为:拱腰内侧出现裂缝→拱腰裂缝贯通→拱顶内侧出现裂缝→拱顶裂缝贯通,破坏规律与裂缝发展规律一致;若隧道有垮塌的趋势,坍塌前有一定的预兆,即水平收敛值持续增大或拱腰发生破坏;隧道完全坍塌时有突然性,坍塌瞬间发生。(5)分别使用FLAC有限差分法、PFC-FLAC耦合分析方法分析桩承式隧道支护结构变形、受力特征,并分析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对隧道结构变形受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衬砌整体变形特征为沉降,局部变形特征为拱顶沉降,底部正中相对拱脚微弱隆起,拱腰向隧道外侧产生水平位移,桩基上部产生微弱弯曲。C40混凝土最大拉、压应力均远小于其强度设计值。二次衬砌各关键点位移随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的延后而线性减小,二次衬砌各关键截面受力减小幅度随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的延后而减小,预注浆隧道收敛发生80%后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及桩基受力变化较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隧道工程由于其在优化线性、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优势,成为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等地区地下水中富含以硫酸根为主的多种腐蚀性离子,对隧道衬砌这种地下混凝土结构造成腐蚀劣化,严重影响铁路安全、高效运营。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硫酸盐腐蚀环境下铁路工程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研究。本文针对硫酸盐腐蚀
中药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虎杖提取物(PCE)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但是关于从中药多组分复杂体系中筛选潜在抗炎活性成分的方法却鲜有报道。另外,白藜芦醇(RES)作为PCE中主要抗炎活性成分,因水溶性低(0.03 mg/m L)、化学稳定性差以及体内半衰期短,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临床应用受限。通过剂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工程的数量和里程数都在节节攀升,隧道建设技术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但与此同时隧道建设和运营期间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时,其稳定性与安全性也在遭受着很大的挑战。富水岩溶地区隧道衬砌背后高水压力是引起隧道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隧道运营过程中,随着岩溶地质的发育,加上排水不畅时形成强大的高水压力,极易导致隧道衬砌的破坏,严重时会危及到隧道的安全运行。鉴于此,本论文以重庆
在自古以来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光与影的应用屡见不鲜,它的参与使园林景观更显生机与活力,使景观层次更加动态多变。但是长久以来,光影在园林空间中的表现特点及作用并未得到系统、有效的研究。反观在众多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只重视了实体要素的设计,而忽略了声、光等自然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导致大量的匀质空间的出现,缺少了光影的调和使空间变得呆板无趣。直到近年,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光影在园林中的运用才逐渐得
当下正值TOD(公共交通为导向)、POD(步行系统)、紧缩城市(Compact City)、高密度建筑学(High-Density Architecture,)、安全城市(Safe City)、高效空间整合(Efficient Space Integration)等背景下,地铁换乘站已逐步成为城市节点、开放网络结构的要素。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地铁换乘站,其站点内部人群高度聚集,具有客流量波动性和客流行
城市水体黑臭导致原有生态环境功能退化,而城市中黑臭水体问题往往高发于城市中心地带,用地成本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原位处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投资费用低、运维管理方便的原位水体治理技术,在近40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生态浮床的普及受限于其处理效果。本文以轻度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加填料的方式建立了增强型生态浮床装置,对填料进行筛选,并对增强型生态浮床修复黑臭水体的最优工况进
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正不断增加,而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研发因地制宜、低耗高效、管理简便、能将污水合理回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势在必行。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特点,从节能降耗的角度考虑,提出多级A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多级AO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利用重庆地区的地形高差大的特点,采用跌水复氧的方式,并投加悬浮球填料构建稳定的生物膜系统。在发挥其对
热电联产系统消耗一种能源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两种品类能源,具有较高能源利用率。家用微型热电联产系统(micro-combined heat and power,m-CHP)安装于用户附近,降低了输配过程中能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被视为降低住宅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能源供给系统。为了分析该系统应用于中国城市住宅的可行性,本文以哈尔滨住宅采暖为例,仿真分析了家用微型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能耗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生物培养,但在月球表面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生物存活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其中恶劣的温度条件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搭载的月面微型生态圈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以下简称“科普载荷”),作为人类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试验,其内部温度的控制是通过热电制冷技术实现的。本文对科普载荷的热控模块进行了设计,并通过模拟和热平衡试验来分析是否能够在月面温度极端恶劣的条件
全球对材料可持续性的认识增加了对生物基聚合物(如聚乳酸)的需求,由于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它们被视为石油基聚合物的理想替代品。聚乳酸(PLA)因其原料可再生、生物可降解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而成为一种倍受青睐的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PLA存在加工温度偏高而导致的水解降解、氧化降解等问题。开发可低温加工PLA有利于促进和拓展PLA的应用。本论文以开发低成本可低温加工PLA为研究目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