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分析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创造价值的重要方式在于知识的流动和分享,而知识在企业中实现充分共享的前提是知识能在企业中有效的流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不是企业拥有的静态知识存量,而是企业能够促进知识有效流动的能力。企业中的知识流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从何角度能够全面完整的描述企业中知识流动的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用什么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企业中知识流动的状况?如何定量评估企业中知识流动的有效性?如何有针对性地改进企业知识流动的薄弱环节,促进知识的有效流动?这些看似独立的问题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视角,在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下一一解决。本文在企业这一特定的组织形式下,结合企业中知识流动以企业成员间社会网绍为路径呈现网络化结构的特点,通过分析企业中知识流动网络的形成和运行机制,构建了一个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研究基础,以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为研究对象,展开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研究。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组织特性和社会网络特性使得网络结构下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与一般的知识流动相比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由于这种复杂性使得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的企业内的知识流动研究与以往的知识流动问题研究相比具有更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建立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论文的研究工作围绕对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的分析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量化描述和分析。通过获取成员间知识联结关系数据建立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结构模型,利用分析软件Ucinet生成网络图,实现对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的量化描述。进行成员间知识联结强度测度及网络结构的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网络运行状况。以某高新技术企业为背景进行实例研究,对该企业以“问题解决”为内容的知识流动网络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该企业知识流动和共享过程存在的问题。(2)用复杂网络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网络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考虑网络加权特征构建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演化模型。模型揭示了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同时引入网络效率和网络成本两个全局特征量衡量整个网络知识流动的有效性。利用Matlab语言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证实了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同时利用模拟结果实现对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效率的定量分析。(3)以提高网络有效性为目标,提出定量优化方法实现对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的优化。评估现有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的效率值及成本值,通过调节网络结构参数p和k预测出参数的调节目标值,识别和改善网络中不合理的知识节点和知识团体,经过一个持续改善过程使网络结构参数值与目标值吻合。提出设计高效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系统的思路,从知识节点、知识团体、网络整体结构三个层次提出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有效性的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方法的研究得到了人们广泛地重视。激光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日趋成熟,但由于其具有高精度的机械驱动装置,使成本大为提高,对于普
根据体育场挑篷结构的特点和要求,将张弦梁原理运用到悬臂结构,进而构造出一种新型体育场挑篷结构.该挑篷结构利用悬臂型张弦梁并设置后拉索,避免了柱子承受巨大的弯矩;通过
针对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相关问题,做了简单的论述。利用信息系统,发挥其作用,做好前期数据信息搜集与整理工作,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耕地保护以及土地
电液控制系统作为一种精密、有效的控制方式,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级(电气,电子)与功率级的结合,兼备了电气和液压的双重优势,作用和潜力都很大,形成了
煤层瓦斯含量是矿井瓦斯灾害预测及防治的基础。本文利用多元数据融合分析和瓦斯地质要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勘探和生产期问实测瓦斯含量,利用瓦斯参数和瓦斯涌出量反算的瓦斯含
往复式曲轴系统连杆比的变化会影响系统等效转动惯量的大小,而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变惯量公式却忽略了这一因素的影响,这将直接导致系统扭转振动分析出现误差。为了研究连杆比
集成电路(IC)制造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最主要的高新技术之一。IC产业的加速发展为IC装备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IC制造涉及很多工艺,每种工
壁虎经过十亿年以上的进化,形成的高效、高机动的攀爬能力与传统机电式的爬壁机器人有着鲜明的对比,传统机电式驱动器的低功重比无法满足微小型仿壁虎爬壁机器人的驱动要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通过各类集成化微型传感器
人类语言的不对等、文化的差异及审美的需求等因素决定了翻译中信息缺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由于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而且与人类的认知和交际活动息息相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