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侠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侠义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先秦时期,儒家与墨家被视为侠义观念的滥觞,法家则视侠为威胁;秦汉时期,侠义精神被司马迁归纳为文侠和武侠两类,班固则持相反态度,班、马二人的观点代表了后世侠义观的两大流派;魏晋六朝的建安风骨等任侠之气、侠义精神更多地表现为对国家政权的维护和忠义;隋唐五代时期,盛唐气象将武侠、文侠的侠义精神融为一体,主要表现为爱国忠勇、建功立业等精神;宋辽夏金元时期,为民请命、追求公平正义、保家卫国等内容大量出现;明清时期,伴随着戏曲、小说的繁荣,侠义文学作品流传甚广。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发了国人的侠义精神。五四运动以来,侠义精神以爱国主义、民族独立等面貌示人。1949年以来,侠义精神有机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内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侠义元素的文学作品历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正向作用。可以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侠义元素选文,是高中语文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当前的高中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通过互联网他们接触了大量和侠义文化相关的内容,但网络信息的纷繁芜杂和不确定性,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看待网络和现实中的侠义问题。即便他们的父母有正确的判断,但处于青春成长叛逆期的他们,对于父母重情感认同缺科学方法的说辞也不会听进去多少。《水浒传》中的“侠”和《三国演义》中的“义”是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的侠义问题,而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的讲授和语文教材中经典的侠义元素选文是高中生了解侠义文化、传承侠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研究高中语文教材侠义元素选文教学这一问题,不仅是解决高中生正确看待侠义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拟分五章来探讨高中语文教材侠义元素选文的教学问题。在第一章“侠义的基本概念”这一部分,主要从“侠”与“义”的历史流变入手,梳理了“侠义”这一概念的发展脉络,明确了作为合成词的侠义在当下具有生存、发展、精神三个层面的内涵,特别是指出侠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现实问题,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辩证看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侠义精神、侠义观、侠义文化、侠义元素等相关词汇的异同。在第二章“侠义精神对高中生成长的作用”这一部分,主要从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以侠义元素选文中的侠义精神为出发点,分析了其对高中生成长的作用,分别是对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格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第三章“高中语文教材侠义元素选文的编排、类型及特点”这一部分,主要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侠义元素选文编排情况进行梳理,进而指出侠义元素选文的三种类型,分别是侠义小说节选、侠义人物事迹和侠义文化元素。通过选文梳理和类型分析,总结了侠义元素选文智勇爱国、济弱扶贫、守信笃义、担当有为的特点。在第四章“高中语文教材侠义元素选文教学现状”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调查法,从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中生两个方面着手,了解高中语文教材侠义元素选文教学现状,指出当前面临的困境:高中语文教师对现行教材中侠义元素选文把握不准,开展侠义元素的选文教学积极性不高且效果不够明显;高中生对现行教材侠义元素选文了解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在社会生活中遇到有关侠义精神传承时出现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还分别就师生在侠义元素选文教学方面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根源。在第五章“高中语文教材侠义元素选文教学策略”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第二章侠义元素选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应对策略,分别是:不断提升高中语文教师侠义元素选文教学能力、提升高中生侠义元素选文学习能力、在整本书阅读中探索侠义元素选文的教学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