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系统中基于不完全反馈信息的功率分配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ampio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可有效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垂直分层空时编码(Vertical 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 Time, V-BLAST)是一种基于MIMO传输方式的空时传输技术,将Turbo码的迭代译码思想用到V-BLAST系统中即Turbo-BLAST系统,通过接收端的迭代检测可以提高系统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 BER)性能。此外,在多天线系统中采用自适应功率分配技术可进一步改善系统的BER性能。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V-BLAST检测算法、Turbo-BLAST迭代检测算法以及Turbo-BLAST双迭代检测算法,信道状态信息完全已知和信道反馈有延迟时,V-BLAST系统中基于迫零(Zero Forcing,ZF)检测和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MMSE)检测的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V-BLAST检测和Turbo-BLAST迭代检测的基础上,受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with Iterative Decoding, BICM-ID)技术的启发,提出一种基于解调器与译码器之间内层迭代译码,检测器与译码器之间外层迭代检测的Turbo-BLAST双迭代检测算法。与Turbo迭代检测相比,采用所提算法可进一步改善系统的BER性能。2.针对信道反馈有延迟的V-BLAST系统,以BER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ZF检测的次优和最优两种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通过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推导出接收信号的信干噪比(Signal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利用数学变换得到系统BER的表达式。发送端在总功率约束条件下,分别采用拉格朗日极值法和牛顿迭代法给出功率分配矩阵的次优解和最优解,并对所提两种功率分配算法的复杂度和性能进行分析与比较。与等功率分配算法相比,采用所提两种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均可显著改善系统的BER性能。3.针对存在信道反馈延迟的V-BLAST系统,以BER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MMSE检测的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由于MMSE检测用的权向量综合考虑了信道矩阵和噪声的影响,其接收信号的SINR比基于ZF检测的SINR复杂的多,很难直接推导出它的PDF。所提功率分配算法的难点与重点就在于将基于MMSE检测的SINR分解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利用概率论相关知识分别推导出这两部分的PDF,进而得到总SINR的PDF。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到系统BER的表达式,发送端在总功率约束条件下,利用拉格朗日极值法得到功率分配矩阵。与等功率分配算法和基于ZF检测的功率分配算法相比,采用所提算法可明显改善系统的BER性能,并且,通过接收端的迭代检测可进一步改善系统的BER性能。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金属薄板与非金属材料粘结界面质量状态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并设计可实现定量检测的专用系统.该文在研究回波法检测机理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以TMS32
该文通过对多通道GABOR滤波器(MGF)和RBF神经网络有关理论的研究,结合对手写体笔迹形成机制的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滤波器和RBF神经网络技术的手写体笔迹识别方法.
该论文以计算机仿真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同时借助理论分析.在论文的开始,首先对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进行了初步的介绍,接下来主要对Turbo码的编译码原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
该课题的主要任务是以DSP芯片为核心,完成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软件无线电系统.该课题具体研究了多路信号的带通采样定理,提出了最小采样频率的算法,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目标识别是对目标属性、类别或类型的判定,基于SAR图像的目标识别技术在军事、民用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SAR数据源急
随着Intemet的不断发展,Intemet上的诸如网络电视、远程教育、电视会议和协同合作等大规模多点内容分发业务变得日益重要.这些宽带多媒体业务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能有效支持多点
随着无线网卡等设备可编程性的提高,而这些网络设备都是在用户的手上,用户可以通过修改其参数获得更高的“收益”(更高的吞吐量,更低的延时或者更小的能耗),同时却损害了其他
在无线数字通信中,由于多径效应和信道带宽受限等因素影响,到达接收端的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码间干扰(ISI),影响了通信质量。为了克服码间干扰,研究有效的信道均衡技术以补偿
MPLS(多协议标记转发)技术是集成的路由/交换解决方案的最新进展,它无缝的集成了IP路由技术的灵活性和二层交换的简洁性,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优点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其基本思想
Gallarger于1962年提出LDPC码,1963年Mackey和Neal重新发现了它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其性能最接近于Shannon极限而且能够进行快速高效的译码,因此成为了信道编码领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