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动态膜在线分离促进污泥发酵产酸效果及机制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发酵产酸是污泥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此过程存在抑制,导致底物转化率和有机酸产率不高。本论文将污泥发酵产酸和自生动态膜反应器有机结合,利用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截留作用,截留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并及时把产物有机酸及氨氮等分离出反应器,改善了污泥厌氧发酵有机酸产率以及底物降解率。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探讨了城市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转化率不高及残留的原因。本研究发现污泥有机酸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难降解性和水解酶活性快速下降。当初次发酵结束并投加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后,残留难降解蛋白质降解率分别提高33.6%和34.8%。与此同时,VFAs产量分别提高69.7%和106.1%。另外投加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后,在整个碱性发酵过程中,两种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分别维持在13.52 U/mL和19.11 U/mL。本研究证明,在发酵污泥中投加蛋白酶开发残留蛋白质、改善市政污泥发酵产VFAs效果是一个可行的方法。2.研究了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工况,以及稳定运行时的产酸效果和动态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进泥浓度为15 g/L,通量为1.2 m L/min,转速是100 r/min时,反应器可稳定运行,同时还获得较高的有机酸产量。随后,在长期稳定运行状态下研究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污泥发酵产酸运行的可靠性、产酸效果和膜生物反应器促进污泥发酵产酸的机理。结果表明,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有机酸产量比传统的连续搅拌式反应器高50%;反应器中的蛋白酶和β-葡糖苷酶的活性分别为6 U/mL和22μmol/L·h;反应器中Alkaliphilus,Anaerobranca,Corynebacterium,Acinetobacter等微生物出现富集。综上表明,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提高污泥厌氧发酵酸产量以生物因素为主,一方面提高水解酶的活性,另一方面富集分泌水解酶的微生物。3.研究了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联合蛋白酶,催化蛋白质降解的产酸效果及其机理。为促进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截留有机物(尤其是蛋白质)降解,向反应器中投加50 mg/L碱性蛋白酶。结果表明,投加后,有机酸产量是之前的1.44倍,达到3.25 g COD/L。在投加蛋白酶前,反应器中蛋白质和多糖缓慢累积,而投加蛋白酶后,浓度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酸产量增加的原因是,蛋白酶的投加改善反应器内蛋白质水解酶活性,达到22.5 U/mL,为以前的4倍,同时降低了Paludibacter,Proteiniphilum等水解发酵微生物的丰度,而提高了vadinBC27 wastewater-sludge group等纯发酵微生物的丰度。
其他文献
介绍了机车中修检修过程中,对检修过程、检修数据、检修信息、检修质量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较详细地论述了系统的设计、结构、功能、主要特点和系统数据库设计.设计该软件
《汉书·陈胜传》围绕着文字考据、史实征订、人物称呼等方面对《史记·陈涉世家》进行了诸多删改。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班固的"剪裁"多有论述,并提到了二书对陈胜称呼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经验。方法手术采取三、四孔操作法。在连续硬外麻或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微创手术824例。结果本组腹腔镜手术824例,手术成功819例
轮胎作为车辆与路面的唯一接触零件,其附着性能的优劣对车辆的安全驾驶和人身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湿滑路面或者阴雨等恶劣天气,由于轮胎附着系数的急剧减小,车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在认真分析总结2004年水田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2005年水田生产的工作主线,即“以确保安全抽穗期为中心,以培育壮苗、井水增温为突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繁成功,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这类有机污染物(organic contaminants,OCs)可以通过污水灌溉、粪便肥田、废弃药物堆放等方式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并在各环境介质间进行迁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过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
铊是一种分散元素,在环境中常以类质同象存在于矿物中,很少形成单独的铊矿物,常伴生在硫化矿的矿物中。贵州兴仁滥木厂铊矿区是国内罕见的独立铊矿床。在19世纪4050年代过度
从患烂身病的大口黑鲈溃烂部位分离到优势菌株M-1。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M-1能复制出相似症状;对M-1菌株进行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嗜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