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谐正弦结构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描述的是一种光学现象,即使用光源照射金属表面时,光子和金属表面上存在的自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沿其表面相互作用而产生密集的振荡效果,这种效果一般在金属薄膜边界处产生。然而,传统金属的电磁特性很难改变,难以实现对等离子体激元的调控。相比于常规贵金属而言,石墨烯具有较低的光损耗、较强的束缚性及动态可调性等优点。因此,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相关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通过使用石墨烯作为检测层,可以大幅提高SPR传感器的灵敏度。然而,石墨烯中的边缘效应和能够调谐SPR的范围过窄等问题限制了它在光学和光电应用中的使用,且石墨烯材料在此类模式下结构固定,导致它的共振波长也是固定的。虽然有研究者发现石墨烯的机械起皱可用于产生不同的表面结构,同时保持操作可逆性,但尚未有人探索将这种褶皱的石墨烯结构应用于结构可重构的SPR传感器之中。在本研究中,首先根据石墨烯优秀的光学特性使用其替代金属作为SPR的激发材料,提出了一种连续褶皱结构的石墨烯薄膜进行传感的SPR传感器,褶皱的添加有效地激发出强等离子体共振。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将光栅薄膜上随机分布的褶皱整理排列并设计成标准的正弦结构以实现光学传感,利用波长检测的方式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实时获取。然后分析正弦型石墨烯薄膜的不同参数包括化学势、厚度、占空比等对传感器光谱的影响。通过对正弦褶皱各项参数的调控能够实现宽带可调谐性,并增加了石墨烯传感器激发SPR的波长范围,根据传感器参数的合理配置计算出传感器工作时的最佳灵敏度。接着在石墨烯薄膜下方增设柔性衬底,分析衬底的添加对共振波长的影响,利用衬底的弹性特性对其施加横向力的作用进行拉伸压缩形变操作,并保证总体在有效弹性范围内保持可逆性,这时衬底会带动表面结构引起搭载其上的石墨烯薄膜所激发出的光谱对应共振波长的位置产生变化即得到调制,光谱调制范围受到外力作用导致薄膜形变程度的影响,通过控制薄膜形变程度可以实现共振波长产生位置的精确调制,最终设计出相应的波长可调制SPR传感器。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像的数量显著增长,同时对于数字图像的处理也变得越来越简便,使得各个领域内出现大量的伪造图像,因此,图像的真实性受到人们的严重质疑
近年来,电阻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是一项发展比较迅速的技术,具有低成本、无放射性、可视化和非入侵的特点,主要以电磁场的似稳场为理论基础,
中子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材料勘探、爆炸物的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的放射性检测、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中子探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致使中子探测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常用
视频中人体动作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内长期备受关注的课题,在视频监控、人机交互和视频理解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视频
中国古建筑是精湛建造工艺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古建筑结构中,木梁是主要抗弯承重构件,长期承受屋盖、楼板传来的积雪、人群等竖向荷载,在上百
国内外研究水流泥沙运动的动床模型中,为满足泥沙运动相似和河床变形相似,模型沙大多选用轻质沙。眼下由于对轻质沙运动理论的认识不够充分,仍无法有效避免在模型试验中出现
一氧化氮(NO),生物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分子,生物活性强且广泛存在于人体器官组织中。铜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金属元素,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基于NO和Cu2+在生物体内的
微细电火花加工具有非接触、无毛刺、低应力等特点,在微细加工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微细孔、微沟槽及微三维结构等微小尺寸零件加工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技术。脉冲电源为微细电
人文社会科学通过人类行为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受到网络应用不断深入的影响,人类在线行为越来越复杂,其背后隐藏的信息也越来越难以发掘。大数据技术的出
中国是一个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藏语人口已达到38.58万人次,但是藏语研究相对较晚,尤其是统计参数藏语语音合成方面,缺乏相关文本分析,缺乏对于特定领域的藏语语音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