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存量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开始追求城市的品质发展,而城市特色塑造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一大需求。街道是城市空间的构成骨架,是市民认知城市的基本单元,街道特色的塑造是城市特色塑造的有效手段。现阶段对于街道特色的导控多停留于概念性、抽象性的导控措施,导控方法难以落实。街道特色的载体为街道的物质空间,而人对于街道特色的认知,实际上是由对街道上分布资源认知的综合印象所决定。现阶段难以实现对街道特色的导控,主要是由于抽象的街道特色与空间中的资源要素脱离。导控视角下,街道特色为导控目标,街道上分布的资源要素即为导控对象。本文试图对街道特色进行要素化认知,利用空间要素直接对街道特色进行表征,以此实现对其的解析与导控。本文首先通过对项目实践中街道空间的关注要素、以及街道网络图片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得到了规划导控及感知体验双视角下的街道特色构成空间要素——标志、斑块、开放空间、景观节点和界面。对抽象的特色进行比较,需要将其置于一定的价值维度,以衡量其特色价值的高低。依据既往研究中对特色的认知视角及五类空间要素所代表的主要特色价值,构建现代、历史、生态、功能与活力五个特色价值维度。依据空间要素特色效益及影响范围,划分五个特色层级。以南京中山东路为例,对评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探究,最终构建了以空间要素为基础的多维特色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多维度评价的堆叠折线图,直观展现出与空间位置、要素资源相对应下的街道特色维度构成及特色高低。之后,依据南京六条街道的特色评价,探究了相关的特色分布特征规律,实现了对街道特色总体特征、区段特征以及支撑要素构成的表述。论文最后以泰州中心城区的街道为例,验证街道特色的评价方法,并以老城的历史文化轴线及新城功能轴线为例,分别探讨街道特色于老城更新和新城建设中的导控方法。实现了以空间要素对街道特色进行评价、解读以及导控的过程。本文通过要素化的特色认知方法,将街道特色与物质空间要素相联系,以具体的空间要素构成探究街道特色的构成,为传统上抽象的、概念的街道特色提供了具体的、可评的认知视角,实现了街道特色的可读性。构建了基于空间要素的特色评价方法,使抽象的街道特色得以量化,实现了街道特色的可比性。以空间要素为基本操作单元,通过对其的置入及优化,实现了街道特色的可导性。利用空间要素,实现了街道特色的可读、可评、可导,对城市特色的塑造与优化、空间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