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博览建筑中筒仓类工业遗产利用与更新设计初探——以邢台建德水泥博览馆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zhu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旧工业建筑的工业遗址博览建筑作为一种新兴博览建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此种建筑一方面可以使旧有工业建筑焕发新生,另一方面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工业相关的知识;在加深观者对工业遗产的认识的同时,也为观者提供了不同而又有趣的观展体验。然而各类工业建筑中设计之初均旨在解决现实的生产工艺问题,其空间、结构并不会完全与博览建筑耦合,因而需要依据博览建筑的功能、空间特征对工业建筑进行适应性的改造。在诸多工业建筑中,筒仓作为代表性较强的一种,其高大的体量与内部呈几何形的空间有着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异质性,具有巨大的空间、景观潜力。而由于其平面往往不大,结构形式不同于一般梁柱系统,其改造设计中有诸多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要点。本文以筒仓这种典型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空间、路径与空间组织等方面切入工业遗产的改造设计研究。本文首先从以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与案例的对比归纳入手,分别对比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筒仓类工业遗产改造方式,一方面归纳出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区别与背后原因,另一方面找出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本体性与社会性两个主要向度,并进一步得出国内筒仓类工业遗产改造的特点与问题。本文着重从筒仓改造的结构层面、空间层面以及整体园区中筒仓与其他空间的整合层面来讨论筒仓改造的策略与方法,分别从建构、空间与体量的“松紧”、流线与视线的关系出发来进行讨论。并通过归纳比较与图解思考,得出四类结构加建方式、三类空间划分策略与两种通过流线与视线关系进行空间组合的手段。一方面期望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筒仓改建模式,另一方面也希望为工业遗址博览馆的空间整合提供一种思路。文章最后将上述研究成果运用到邢台建德水泥厂工业遗址博览馆方案设计中,验证上述策略的可行性。从策划开始,通过对遗址的价值评价与空间—功能耦合对遗址进行清理。结合现有建筑通过路径—视线关系梳理,组织功能与空间。最终对园区内筒仓按照研究成果进行功能耦合,除进行相应空间、结构操作之外,针对不同筒仓功能提出相应构造设计。
其他文献
全球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极速聚集与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城市流动人口面临巨大住房压力,形成“夹心层”住房问题,各类保障性住房需求日益增加。土地资源短缺、空间布局与流动人口就业适配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是制约保障性住房供给的主要因素;同时,城市化推进至今,已有大量产业功能性滞后、不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既有建筑。这些困境可通过既有建筑改造获得消解,本文以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中小微居住单元共享社区改造设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建成后大规模工程项目投入使用,能源危机、土地流失、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建筑施工“量”的增长正在逐步向更具可持续性的“质”过渡。因此,作为最大量的建筑类型——住宅的更新一直是热门话题。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越来越封闭,线下交流越来越少,本文希望通过使用建筑设计手法来增加邻里社交。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对于选题背景
学位
近年来国内社会对农村的发展与建设越来越重视,“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下。乡村发展已然成为城乡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次研究以乡土聚落为研究内容,将焦点聚焦在华北山地型乡土聚落上。相对于平原型乡土聚落,山地型乡土聚落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更加明显,聚落空心化、空巢化等问题也更加突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聚落地域特色逐渐丧失,聚落本土居民与现代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聚落的现代化
学位
直造建筑事务所自2012年创立以来始终将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作为工作的内核,积极地拥抱现实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以及维系一种“日用中常”的态度。一方面,直造深入不同的地域,调用在地建造中那些古老的基因和智慧,试图建立一种相对经济的空间机制来赢得使用的自由,以回应当下日益严峻生态与能源的挑战;另一方面,直造也试图发掘已普及的工业技术与材料中所暗藏可能性,探索身体感知与环境之间新的潜力,从而在当代生活中
学位
菜市场是城市为当地居民提供购物服务的基本商业设施,主要售卖居民日常所需肉菜和其他农副产品。菜市场是人居环境生命力的象征,是国计民生的基石。然而伴随互联网电商和生鲜业的迅速崛起,人们逐渐选购肉菜果蔬的途径日渐多元,很多人选择去生鲜超市选购,甚至在家选择代购送货上门,传统菜市场只能渐渐去记忆里追寻,而逛菜市场这种行为所特有的交往价值与活力也在年轻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光中日益消弭,传统菜市场次第消失的窘境让
学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各类养老设施匹配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老旧社区的老年人步行空间,该研究属于居家养老的范畴,根据国务院提出的“9073”养老格局,日后90%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居家养老,为社区设计适宜老年人的步行空间与社区养老设施,为现存社区填补养老职能的空缺,满足居家养老时的户外活动需求,是实现“居家养老”的有力保障。国内现有的老旧社区步行环境中普遍存在缺乏老年人活动空间
学位
文章分析了现代建筑发展中存在过度注重建筑“本体”的复杂性与建造因而产生的严重环境资源的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建筑师提出了一种“消隐建筑”的新理念,即弱化本体,拒绝强调外表形式,反而关注与环境的融合,是一种与强调建筑外观地标性完全不同的建筑理念。现阶段消隐理念包括隈研吾前期的负建筑理念及妹岛合世等建筑师提出的相关建筑理念,是一种舍弃建筑造型而向自然环境取得协调的一种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建筑能耗问题日益突显,其约占据全国一次能源消耗的40%,因此建筑行业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建筑物本身的绿化以及建筑周边绿化可以调节建筑周边环境温度,从而缓解建筑能耗,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并且建筑绿化利用植被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建筑系统的碳吸收能力,是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对建筑绿化与建筑能耗的关系研究通常采取
学位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高速铁路的持续发展促使铁路客运在城市交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高铁站区的开发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如何将高铁客站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一体化,即“站”与“城”的有机融合问题。因此,本文以高铁客站设计与城市设计紧密结合,实现“站城一体”为目标,通过案例研究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站城一体化发展策略进行总结与论证,并以此为基础,在临港站设计之中
学位
空间叙事的研究,起源于对现代主义建筑实践的反思,因其作为激发和唤起人在参与空间体验的过程中一系列感知和情绪的重要手段,被建筑师视为应对当前全球化、信息爆炸、文化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以空间叙事的构建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尝试将空间叙事作为支撑设计实践的手段,将叙事性思维引入到创意街区的设计中,以强化建筑的时空体验,并为设计赋予深层次的社会内涵和文化价值。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及案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