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紫的人生及其创作生涯,都是短暂的。然而,他那苦难社会人生经历及其小说中苦难社会人生的绝叫,却映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及农民的际遇与走向。他的小说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与个性特征,且显示出年轻的左翼文学已度过幼稚阶段而转向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除“小引”与“余语”而外,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苦难人生的经历:生平及创作准备” 叶紫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血泪中颠沛流离,在贫病中苦苦挣扎。他的非凡经历和异乎寻常的人生经验,为其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积累即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他在鲁迅的指导下,投入左翼文学运动,立志用自己的笔去刻划他所经历的人生和他家“遍体的伤痕”,宣告着“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 第二部分“苦难人生的绝叫:作品意义世界” 叶紫是“经验”了苦难人生之后而开始创作的。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意义世界即作品向度不能不是苦难人生的绝叫。事实上也是如此。《丰收》集中的《丰收》,以曹云普一家为视点,展现出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图景,透视出新的人生之途;《电网外》叙述王伯伯的斑斑血泪及其觉醒;《杨七公公过年》,写出了民众的苦难没有结束及其在苦难中挣扎、斗争也远不会停止。中篇小说《星》,以农村革命为背景,描述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苦难人生的生存状态及参加解放斗争的过程,揭示出妇女及广大民众解放的必由之路。《山村一夜》,依然满纸血泪,依然充溢着战斗的呐喊与绝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