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艺”在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嬗变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I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艺”是中世纪大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组织机构的变化和学科知识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以往我们始终欠缺对中世纪大学“七艺”教学的研究,甚至存在错误观点的以讹传讹。因此,本研究以学科知识为主线,以时间为副线,以知识的进步为着力点,力图展现11-13世纪“七艺”在中世纪大学的发展脉络。   第一章主要阐述“七艺”在中世纪大学确立前的发展。“七艺”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古代教父们基于基督教教义文本学习的需要,对“七艺”内容进行了神学的改造,使其最终成为一个中世纪的概念,并为教会学校所接受。随后的加洛林文化复兴和翻译浪潮为“七艺”在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主要分析11—12世纪以“三艺”知识演进为特征的“七艺”发展过程。大学发展早期,文法主要学习拉丁语和拉丁文学作品;修辞教学不再强调修辞技巧的训练,而是重点学习信函和文书的写作;随着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全部被翻译成拉丁文,逻辑占据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并最终改变了文法和修辞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成为“七艺”之首。到13世纪,“三艺”的内容已经基本趋于固定化,并一直延续至中世纪末期。   第三章主要阐述13世纪以“四艺”知识勃兴为特征的“七艺”发展过程。由于文本的匮乏和学科价值的局限,“四艺”在12世纪前发展迟缓,知识范围狭窄,知识含量狭小。到13世纪,随着翻译浪潮的深入开展,来自东方的科学文本日渐丰富,使得以数学为基础的“四艺”学术蓬勃发展,学科知识相互交织,同时,科学学科分化初现端倪。   本研究最终梳理出了“七艺”在中世纪大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并由此引申,重新思考古典自由学科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儿童的学业成就向来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找出学业成就的预测因子,对于儿童学业的有效干预以及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探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主要依靠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因为安全教育教师是连接学生和安全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而安全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教育的成效。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
解题思维策略运用是对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直接反映,是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客观载体。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是物理教育研究者致力探讨的问题之一。另外,大量教材比较研究
我国高校实施战略管理,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展开的。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归纳起来有:高校
研究一类具有参数摄动的时滞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的鲁棒稳定性.应用Lyapunov泛函法,给出了平衡点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利用矩阵范数的性质及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理论,又得到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都是备好教案,课堂中教师执行教案,更多关注的是一堂课能讲哪些内容,怎样完成这些内容。然而这种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收效甚微。学案教学让教师
大学声誉即是人们对大学或某所具体大学总体的质量或特色的一般判断、看法或信念。大学声誉是不少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进行排行时用到的评价指标,某所大学的声誉也与其在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也开始走向多样化。多元文化的国家中,由于少数民族往往是弱势民族,因而其文化也就成了主流文化背
左图 不光车内,车门B柱也必须来个LOGO表明身份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POLO。本身是一名性能控的我,在选车范围内,排量低于2升的车型,直接会被Pass掉。作为90后,目前市场消费主力大军的一员,追求速度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在这个合适的年纪就应该追求点儿刺激的事儿,您说呢?  “我不是想赢,我只是不想输”来自贺岁电影飞驰人生的一句话,相信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而整部剧中更让我聚焦的是那辆拉
期刊
自20世纪90年代质性研究在我国被系统介绍以来,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以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如何将质性研究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