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管和DNA连接反应的生物传感平台的应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特定序列的DNA、酶及生物小分子的检测得到了飞速发展,基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机理逐渐被揭开。由于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力学、电学等多种优越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生物医学等诸多方面。它可以与核酸结合作为分子识别平台,产生和放大检测信号。碳纳米管与单双链DNA的结合能力的不同,可以分散或团聚碳纳米管。与此同时,影响生物体遗传活动的E. coli连接酶可以催化相邻DNA链的5’磷酸末端和3’羟基末端以磷酸二酯键结合两条DNA短链并与模板DNA互补。因此将DNA连接反应与碳纳米管结合可以提高分子的识别能力并构建新的信号输出平台。本论文集中研究核酸分子和碳纳米管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将DNA连接反应与碳纳米管有机结合,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和荧光各向异性检测的方法对核酸、生物酶进行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荧光检测,不易发生光漂白,不受散射光干扰,适宜于复杂环境的生物学检测。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1.基于碳纳米管(SWNTs)和连接酶时间分辨检测单碱基突变。基于碳纳米管与核酸单双链的结合能力不同、核酸间的连接酶反应和碳纳米管对稀土配合物的荧光猝灭作用,完成了对单碱基突变的时间分辨荧光检测。E.coli连接酶对单碱基突变有很高的辨识度,当反应中存在碱基错配时,反应效率下降,单链DNA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离心后取上层液体加入稀土配合物,稀土配合物可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到碳纳米管表面,荧光猝灭。采用时间分辨的方法检测荧光强度,此方法不需标记、灵敏度高且可以在复杂生物环境中实现单碱基突变的检测。2.基于碳纳米管(SWNTs)荧光各向异性检测连接酶活性。E.coli连接酶催化两条单链DNA与模板DNA形成杂交体,形成DNA双链的数目与酶活性成正比,SYBR Green I (SG I)选择性嵌入双链DNA,加入碳纳米管后双链不能吸附在其上。离心后上层清液留下嵌入SG I的DNA双链,荧光各向异性值较小。当体系中不存在E.coli DNA连接酶时,探针ssDNA和染料SG I都会吸附到碳纳米管表面,离心后缠绕着DNA和染料SG I的碳纳米管分子量较大,荧光各向异性值较大。本实验通过荧光各向异性值大小表征E.coli连接酶的活性。这种方法是一种均相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可减少散射光的干扰,适用于复杂生物环境中实现酶活性的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逐瘀通脉滴丸同逐瘀通脉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理药效学。方法:采用盐酸肾上腺素与冰水浴交替制备法制备动物模型,采用毛细管法、体外自然溶解法、紫外分光光度计
舞台设计需要关注光和影之间的结合,从设计角度分析,为了能够营造更好的舞台效果,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需要从灯光设计、色彩设计、灯光强弱等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舞台设计形
1,5-苯并硫氮杂卓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抗癌等方面取得了很好地疗效,它的某些衍生物被很好地应用在在农业和工业上,所以近年来一直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检测MAPK信
目的对磷酸西格列汀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3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
自二十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老年人口基数逐渐增大,并且空巢化和高龄化现象日趋凸显,与此同时社会上需要养老服务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
采用录相观察法,对国内女子柔道大赛、欧洲系列赛(法国站、德国站、匈牙利站、荷兰站和意大利站等)的录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参考。
加热系统是滤棒成型设备机组上为了满足工艺指标的关键部件,其加热控制性能对成型滤棒的质量得分等工艺指标影响很大,加热控制不准确也会导致各种停机故障。新型滤棒是烟草行
分子热力学性质是判定化学反应过程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实验工作者越来越依赖理论计算获得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尽管密度泛函理论(DFT)应
地表水水质检测在水污染预警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地表水中电导率和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和氯化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呈现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