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史上的奇观—林纾现象之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无数优秀的中国人都在不断寻索救国救民之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向西方学习,将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译介给国人。林纾(1852-1924)是西方文学译介的佼佼者,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位既多产又颇具影响力的翻译家。虽然林纾是一位不懂外文的翻译家,但他的不太忠实的翻译很受当时读者的欢迎,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冲击。根据以原文为依归的传统翻译理论,从是否忠实原文的角度去评价林纾的译文,是无法解释这种独特的翻译现象的。1990年,翻译研究学派的两个代表人物Susan Bassnett和AndreLefevere提出在翻译研究中应该引入“文化转向”。本文拟采用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Andre Lefevere的操控理论,结合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中国近代伟大的翻译家林纾。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林纾的翻译,阐明了本篇论文对林纾现象的研究动机。第二章阐释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即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AndreLefevere的操控理论。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以Andre Lefevere提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林纾所处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及其采取归化策略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因素。第四章着重分析了文化语境中的因素是如何制约和影响林纾的翻译活动。本文摘取了三个重点方向即对目标语的选择、对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来进行考察。第五章分析了林纾翻译活动对当时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和诗学两方面。第六章得出结论:林纾的翻译活动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互动关系。
其他文献
<正>中韩两国都有着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其中的谚语是很丰富多彩的.它既是人民大众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得出的知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又是人民群众语言浓缩的精华、群众智慧
<正>科学大师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
<正>2007年4月16日,由退休将军组成的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军事咨询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安全与气候变化威胁》报告,从军事角度评估了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这是继200
<正>当前,总体看我们干部的作风是好的,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但是,极个别干部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现象,已成为影响正常工作发展和落实的障碍。审计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用血瘀证兔模型血清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阐明该方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正常组、血瘀模型组、血瘀 +中药组和高脂血症
目的探讨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就诊的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共120例作
<正>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是电子,1897年汤姆森(J.J.Thomson)在阴极射线中首次测得了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荷质比e/m,1899年他又测量了电子的电荷e。光子γ作为粒子是爱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大气可降水量、水汽输送及收支等方面分析西北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979—2008年西北
红河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物料流动的工艺流程和结构形式, 实现了卷烟生产过程从原材料、辅料供给到成品分发与存储整个过程的高度自动化。